中蜂如何人工育王
⒊育王群的组织与管理要点
育王时,宜选择具有分蜂热或自然交替倾向的强群作为育王群,这样的蜂群移虫接受率高,蜂王质量好。中蜂育王通常应采用有王群,而且是具有1年以上的老王群,群势宜在8框以上,且群内必须有大量6~8 d 的适龄泌浆蜂。
⑴育王群的组织
育王群通常宜在移虫前 1 d 组成。组织时,用框式隔王板将蜂王(剪翅)限制在箱内一侧2~3框区内产卵繁殖,另一无王区作为育王区。在育王区内,放2个有粉蜜的成熟封盖子脾和2个幼虫脾,幼虫脾居中。育王时,育王框插在育王区的2个幼虫之间。
育王群群势不足时,应提前6~7 d 补进老熟的封盖子脾,以增强群势。育王群的蜂脾比例应保持在1∶0.8,当群内巢脾过多时应适当抽出卵虫脾,以密集蜂群和减少蜂群哺育幼虫的负担。
当采用无王群培育蜂王时,要在组织育王群时就应将蜂王移去或用囚王笼囚禁后置于箱内后部底板上。
⑵育王群的管理
①每3 d 要彻底检查和毁除育王区王台1次;
②每3 d 要调整蜂巢1次,将繁殖区的卵虫脾调到育王区,将育王区的空脾和正在出房的封盖子脾调到繁殖区供蜂王产卵;
③组织育王群的当天开始至王台封盖,每晚应对育王群进行奖励饲喂;
④育王框两侧的蜂路应缩小成单蜂路(5 mm);
⑤无王群育王只能哺育蜂王1次,不能连续多次进行。培育1次蜂王后,应及时诱入王台换王或释放所囚蜂王。
中蜂怎样人工育王?
为防无王群工蜂产卵,中蜂多采用有王群育王。选择老蜂王的强群,用隔板把蜂王限制在留有3个巢脾的一侧产卵区内,在另一侧组成育王区。在育王区内放2张有蜜粉的成熟封盖子脾和2张幼虫脾。幼虫脾居中,然后将育王框放在2张幼虫脾之间,以使育王框附近形成哺育蜂集中区。移虫24h后,把中间的隔板改用框式隔王板,并把巢门移到产卵区与育王区之间,育王区在移虫前4h组成。
如果育王的数量大,可将处女王的培育过程分始工群和完成群两个步骤进行。始工群无王,并经常补育幼蜂及小幼虫脾,使群内保持强烈的育王要求,以此提高接受率。育王始工群应在移虫前1天组织,育王框放入始工群1天后取出,放入完成群继续哺育。完成群采用老王强群,用隔王板把蜂王及2~3张巢脾隔在箱内一侧,另一侧为育王区。
中蜂人工育王有什么特点?怎样进行人工育王?
中蜂不易维持强群,王台中王浆积累量少,育王必须采用复式移虫。无王群易发生工蜂产卵,因此要采用有王群育王。
育王方法为:育王群应是1年或1年以上的老王群,最好群势在8框以上,不足者应预先抽补老熟封盖子脾。先用隔板把蜂王限制在留有3个蜂脾的一边,另一边组织育王区。在育王区内,放2框有蜜粉的成熟封盖子脾和2框幼虫脾。幼虫脾居中,将育王框放在两个幼虫脾之间。育王区在移虫前4个小时组织,每次育王20~30只。移虫后24小时,把中间的隔板改成框式隔王板,并把巢门移到产卵区与育王区之间,育王区巢门要大于产卵区,以防偏集产卵区。
中蜂工蜂泌浆量少,蜂王幼虫周围王浆量少,要进行复式移虫。在初次移虫36小时后,轻轻挑出原来幼虫,不要动到王浆,再移入18~24小时的种用群中的幼虫,复式移虫后10天,就可以把王台分别诱入交尾群。
如何在中蜂有王群里育王
用一种特制的工具叫隔王板,就是把一两个蜂框与其他的框用工具分开,其他的工蜂就会造王台育王。
应在大流蜜和蜂群发展到高峰期育王。众所周知,蜂群发展是驼峰式。以我地为例,全年有两个最佳的育王时间,第1个育王时间,在春末夏初的刺槐花期,此时外界温度已达到28 度左右,4月下旬刺槐流蜜,5月上旬结束,花期10多天。此时的蜂群,经过油菜花期的繁殖,已进入分蜂期的生产期,蜂群发展已达高峰,恰好刺槐大流蜜,所以正是养王的好时机,应在4月28日移虫,5月上旬流蜜结束,王台已封盖,大流蜜期的王台,个子大,端正,像个大落花牛,出房的处女王个体和胡蜂差不多。交尾后,产卵力强,极易培养成强群。
怎么培养蜂王?
蜂 王
蜂王是蜂群中唯一雌性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性蜂,有王台里的受精卵发育而成,身体比工蜂长1/4-1/3。腹部约占体长3/4,翅较短,仅盖着腹部的一半。中蜂产卵蜂王体长18-22MM,体重250MG左右,意大利蜂产卵蜂王体长20-25MM,体重300MG。蜂王分泌物蜂王物质,通过工蜂在蜂巢中传递,使其能够知道本群的蜂王是否存在。如果蜂王不在,经过几十分钟,蜂群中工作秩序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工蜂,就会显得焦急不安,这时只要给失去了蜂王的蜂群诱入一只蜂王或王台,蜂群骚动不安的状况很快就会改变,恢复正常活动。
蜂群一般只有一只蜂王,如果群内出现封盖王台时,蜂群就要分蜂(自然分蜂),出现两只蜂王就会争斗,直到剩下一只为止。但在自然交尾时,老蜂王也可能与新蜂王同居一段时间。
新出房的处女王在4日龄出巢试飞,大多数蜂王在5-7日日龄性成熟,在晴天下午出巢试飞,与几只雄峰甚至几十只雄峰交尾。(交尾是在空中相互追逐飞行时完成的。)
工 蜂
工蜂是由工蜂房里的受精卵发育而成的雌性个体,但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全,工蜂的身体壁蜂王小。中蜂的工蜂,初生体重约80MG ,初生重约110MG,体长12-14MM。每10000个工蜂约重1KG。每只工蜂爬在巢房约占三个巢房的面积,一个标准巢框两面爬满工蜂约2500只。
工蜂担负着全群内外的各项工作,而且随日龄不同由一定分工。越冬后的老蜂,每只蜂只能哺育一只幼虫,春季孵化出的幼蜂,每只能孵化出约4只幼蜂。蜂群培养一框幼虫,约消耗1.3公斤的蜂蜜,蜂粮0.3公斤。
雄 蜂
雄蜂是单倍体,在蜂群中的唯一职责是与处女王交尾。蜂群繁殖旺期,尤其即将分蜂之前,工蜂也对雄蜂进行饲喂,但是到了活动后期,即北方的秋季和南方的越夏期前,当外界蜜源稀少的时候,工蜂就把雄蜂从蜂巢赶出。因为雄蜂不能自己采集,也不能自卫,离开蜂群后,很快就能就会死亡。
回答者:投篮高手1 - 童生 一级 10-1 03:14
所有的蜜蜂都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在消化道中花蜜可以被转化成蜂蜜。所有的雌蜜都有一种刺。蜜蜂和大蜂(一种体积较大的、较圆的蜂,身子是黑色的)都是昆虫,但是这种种类的蜂大多数都是单独居住,有一些蜂住在别的蜜蜂的蜂窝里,并且从别的蜂那里获得食物。蜜蜂这个典型的群体有一个能产卵的蜂王,性别上未发展进化的雌蜂(工蜂);还有许多能生育的雄蜂。
根据种类的不同,工蜂的数量一般在12只到50000
中蜂怎样育王
育王时,宜选择具有分蜂热或自然交替倾向的强群作为育王群,这样的蜂群移虫接受率高,蜂王质量好。中蜂育王通常应采用有王群,而且是具有1年以上的老王群,群势宜在8框以上,且群内必须有大量6~8 d 的适龄泌浆蜂。
⑴育王群的组织
育王群通常宜在移虫前 1 d 组成。组织时,用框式隔王板将蜂王(剪翅)限制在箱内一侧2~3框区内产卵繁殖,另一无王区作为育王区。在育王区内,放2个有粉蜜的成熟封盖子脾和2个幼虫脾,幼虫脾居中。育王时,育王框插在育王区的2个幼虫之间。
育王群群势不足时,应提前6~7 d 补进老熟的封盖子脾,以增强群势。育王群的蜂脾比例应保持在1∶0.8,当群内巢脾过多时应适当抽出卵虫脾,以密集蜂群和减少蜂群哺育幼虫的负担。
当采用无王群培育蜂王时,要在组织育王群时就应将蜂王移去或用囚王笼囚禁后置于箱内后部底板上。
⑵育王群的管理
①每3 d 要彻底检查和毁除育王区王台1次;
②每3 d 要调整蜂巢1次,将繁殖区的卵虫脾调到育王区,将育王区的空脾和正在出房的封盖子脾调到繁殖区供蜂王产卵;
③组织育王群的当天开始至王台封盖,每晚应对育王群进行奖励饲喂;
④育王框两侧的蜂路应缩小成单蜂路(5 mm);
⑤无王群育王只能哺育蜂王1次,不能连续多次进行。培育1次蜂王后,应及时诱入王台换王或释放所囚蜂王。
中蜂怎样育王最成功
育王时,宜选择具有分蜂热或自然交替倾向的强群作为育王群,这样的蜂群移虫接受率高,蜂王质量好。中蜂育王通常应采用有王群,而且是具有1年以上的老王群,群势宜在8框以上,且群内必须有大量6~8 d 的适龄泌浆蜂。
⑴育王群的组织
育王群通常宜在移虫前 1 d 组成。组织时,用框式隔王板将蜂王(剪翅)限制在箱内一侧2~3框区内产卵繁殖,另一无王区作为育王区。在育王区内,放2个有粉蜜的成熟封盖子脾和2个幼虫脾,幼虫脾居中。育王时,育王框插在育王区的2个幼虫之间。
育王群群势不足时,应提前6~7 d 补进老熟的封盖子脾,以增强群势。育王群的蜂脾比例应保持在1∶0.8,当群内巢脾过多时应适当抽出卵虫脾,以密集蜂群和减少蜂群哺育幼虫的负担。
当采用无王群培育蜂王时,要在组织育王群时就应将蜂王移去或用囚王笼囚禁后置于箱内后部底板上。
⑵育王群的管理
①每3 d 要彻底检查和毁除育王区王台1次;
②每3 d 要调整蜂巢1次,将繁殖区的卵虫脾调到育王区,将育王区的空脾和正在出房的封盖子脾调到繁殖区供蜂王产卵;
③组织育王群的当天开始至王台封盖,每晚应对育王群进行奖励饲喂;
④育王框两侧的蜂路应缩小成单蜂路(5 mm);
⑤无王群育王只能哺育蜂王1次,不能连续多次进行。培育1次蜂王后,应及时诱入王台换王或释放所囚蜂王。
怎样人工培育蜜蜂蜂王
蜜蜂的人工育王包括8个要素:时间和条件,准备工作,移虫育王的工具,移虫方法,移虫后的管理,利用大卵培育蜂王,裁脾育王,交替王台的利用。
1.时间和条件
蜂群在当年培育的新蜂完全更换了越过冬的老蜂,进入发展壮大时期以后,就可以准备进行人工育王。北方,以在初夏白天气温稳定在20℃以上有蜜源时,特别是在有丰富粉源时进行。这样既可以保证蜂王的质量,又可利用新蜂王及早更换衰老的蜂王,有当年蜂王的蜂群不会发生自然分蜂。利用早期培育的新蜂王实行人工分蜂,经过1个半月的增殖,就可以发展成强群,采集中、晚期蜜源。初秋,在最后一个主要蜜源初期培育蜂王,新王群可以培育大量越冬蜂,对于蜂群安全越冬以及翌年蜂群的发展都有利。长江中下游一带,以在紫云英花期育王为好。培育优质蜂王的条件是:
(1)天气温暖气候稳定
处女王交尾期间,白昼气温应在 20℃以上,力求避开连阴雨天气。
(2)有蜜粉源
育王期间自然界应有良好的蜜粉源,充足的粉源更重要。每日傍晚对于种蜂群和育王群进行不间断的奖励饲喂。
2.准备工作
在进行人工育王以前,需要认真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选择父母群
通过考察,选择蜂蜜或蜂王浆产量超过全场平均产量以上、分蜂性弱、群势发展快的健壮无病的蜂群作父母群。以父群培育雄蜂,用母群的幼虫培养蜂王。在人工培育蜂王时,1个母群可以提供成千上万条雌性幼虫;同样1个父群也可以哺育出数千只雄蜂。如果每年都使用一两群种 群培育处女王和雄蜂,全场蜂群就会形成近亲繁殖,使生产力和生活力下降。因此,要选择和使用多个蜂群作父群和母群;并且定期从种蜂场引进同一品种不同血统的蜂王(或者蜂群)。
(2)培育种用雄蜂
雄蜂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处女王的交尾成功率,还关系到授精效果,进而影响子代蜂群的品质优劣。因此,必须在着手人工育王的20日前开始培育雄蜂。为培育种用雄蜂,需事先准备好雄蜂脾,也可将巢脾下部切除一部分,插在强群中修造成雄蜂脾。为保证交尾质量,按1只处女王比50只雄蜂的比例培育雄蜂。蜂王的发育从卵到羽化成虫约需16天,达到性成熟需5日左右,共计21天。而雄蜂从卵到羽化成虫为24日,出房到性成熟约需12日,共计36日。因此,必须在人工育王前20日左右开始培养雄蜂,才能使雄蜂和处女王的性成熟期相适应。通常可在种用雄蜂开始大量出房时,着手移虫育王。同时将场内其他蜂群的雄蜂和雄蜂蛹全部消灭。
(3)准备育王群
育王群是用来哺育蜂王幼虫和蛹的强壮蜂群。应选择无病、无蜂螨,群势强壮,至少有15框蜂以上的蜂群作育王群。在移虫育王前1日把其蜂王和全部带蜂未封盖子脾提入新蜂箱,放在原群旁;原群有6~8个脾(包括封盖子脾和蜜脾、粉脾)组成无王的育王群,做到蜜蜂密集,多的巢脾抖落蜜蜂,加到分出的有王群。对育王群每晚饲喂0.5~1千克糖浆。也可以用有18~20框蜂加继箱的有老蜂王的蜂群作育王群,在巢箱和继箱之间加上隔王板,把蜂王限制在巢箱内产卵,继箱中央放1框小幼虫脾,一侧放一花粉脾,其余放封盖子脾,外侧放蜜脾。有王群没有无王群对移植幼虫的接受率高,但是对于封盖王台照护得较好。
3.移虫育王的工具
移虫育王的工具有移虫针、育王框、蜡碗等。移虫针是将小幼虫移植到王台碗内的工具,可用粗铜丝或者鹅毛管自制,一头呈扁薄的尖舌状,另一头呈弯匙状。带弹簧的移虫针使用方便。育王框是安放王台的框子。可用标准巢框改制,其上下框梁和侧板的宽度相等,为13毫米左右。框内等距离地横着安装3条宽10毫米的板条。蜡碗棒是蘸制蜡碗的木棒,长100毫米,蘸蜡碗的一端十分圆滑,距端部10毫米处直径8~9毫米。蜡碗是培育蜂王的王台基,用蜡碗棒蘸熔化的蜂蜡制成。把蜡碗棒放入冷水泡一段时间,取出甩去水,垂直插入熔蜡中约10毫米深处,取出稍停,如此反复蘸2~3次,一次比一次蘸得浅一些。然后将它放入冷水冷却后取下。制成的蜡碗口薄底厚,里面光滑无气泡。也可以使用塑料王台。此外还要准备毛巾、面盆、蜂王浆等。蜂王浆可临时从自然王台取得,也可预先收集保存在冰箱内,使用时加l倍温水把蜂王浆调稀。
4.移虫方法
移虫育王可以有计划地培育出需要数量的、成熟期一致的处女王。首先在育王框的板条上粘上2~3层巢础条或者按相等距离用熔蜡粘上小三角形薄铁片,其上粘7~10个蜡碗, 3条共20~30个蜡碗。放人育王群中,让蜜蜂清理2~3小时,取出,用蜂扫扫去蜜蜂,在每个蜡碗内滴上1滴稀释的蜂王浆或者蜂蜜,即可进行移虫。最好在清洁、明亮的室内移虫,室内温度保持在25~30℃,相对湿度80%~90%。如果湿度不够,可在地面洒水。气温在25℃以上没有盗蜂时,可在室外的阴处移虫。 从母群提出1框小幼虫脾,扫净蜜蜂拿去移虫。先把粘有蜡碗的板条并排放在桌上,用清洁的圆头细玻璃棒或者细竹棒,在经过蜜蜂清理的蜡碗里滴上米粒大小的稀蜂王浆,然后 移虫。移虫要从幼虫的背部(凸面)一侧下针,把针尖插入幼虫和房底之间,将幼虫挑起,放在蜡碗里的蜂王浆上。幼虫十分娇嫩,移虫的动作要轻稳、迅速,1条幼虫只允许用移虫针挑1 次。移完虫的板条用湿毛巾盖上,再移第二条。把移完虫的板条装到育王框上,加在育王群内幼虫脾和花粉脾之间。
5.移虫后的管理
育王群中加入移虫的育王框后,连续在傍晚奖励饲喂。第二天检查幼虫是否被接受。已被接受的幼虫,其王台加高,王台中的蜂王浆增多,幼虫浮在蜂王浆上;未被接受的,其王台被咬坏,王台中没有幼虫。如果用无王群育王,这时把育王框转移到有王育王群的继箱中,同时把无王育王群与原群合并。 如用有王育王群育王,第六天王台已经封盖时检查封盖王台情况,淘汰小的、歪斜的王台。统计可用王台的数量,以便组织需要数量的交尾群。
6.利用大卵培育蜂王
实验证明,处女王初生体重超过200毫克的大蜂王,其一对卵巢的卵巢管数量多,具有较强的产卵能力。并且证明,采用较大的蜂卵,可以培育出体重大的蜂王。把选出的母群的蜂王关在蜂王产卵控制器内,或者把母群饲养在3~5框的小群内,限制其产卵,1星期后就能得到较大的蜂卵。等大蜂卵孵化成幼虫时,用其24小时以内的幼虫人工培育蜂王。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制的蜂王产卵控制器,是用塑料制造的,内围尺寸:长457毫米、宽54毫米、高244毫米,刚好能放入一个标准巢脾。使用方法:在移虫育王前12日,于蜂王产卵控制器内放入一个几乎没有空巢房的封盖不久的蛹脾,并将蜂王放在该脾上,盖上控制器的盖板,将其放在蜂群内巢箱的中部。蜂王在器内产卵受到限制,到新蜂陆续出房以后,蜂王才逐渐产卵。在育王前4日,提出控制器内的子脾,放在蜂群内由蜜蜂抚育,次日就可得到由大卵孵化成的1日龄的幼虫。在生产蜂王浆时,将蜂王控制在一个巢脾上产卵可获得适宜日龄的、供移虫用的幼虫。蜂王产卵控制器还可用于生产雄蜂蛹。
7.裁脾育王
如果视力不佳,移虫有困难,可以采用切割未封盖子脾的方法培育蜂王。当蜂群发展强壮时,从母群提出2~3框带蜂封盖子脾连同蜂王放入一新蜂箱,补加1~2框蜜脾,放在原群一旁。母群成为一无王的育王群,从中提出l框有大量卵和初孵化幼虫的子脾,从巢脾中央部位切下1块200毫米X 35毫米的长方形巢脾,使切口上缘巢房中的卵和幼虫露出来,让蜜蜂在上边切口处筑造王台。第三天检查,选留10~20个幼虫发育良好、地位适宜的王台。把修造和饲喂情况不好的王台、提早封盖的急造王台以及多余的王台全部割除。记录留下的王台里幼虫的日龄,以便掌握蜂王出房的日期。无王育王群在取出封盖王台后,与原群合并。
8.交替王台的利用
选择具有老蜂王的优良蜂群作种群。在它们修造交替王台时,加以选留。自然交替蜂王可使种群的优良性状更加稳定地遗传下去。发生这种自然交替现象时,蜂群一般只造几个王台,育成的蜂王质量比较好。把带有交替王台的巢脾提出,放入继箱群的继箱内,巢箱和继箱间加隔王板,把蜂王限制在巢箱内。可以陆续从这种老王群提出自然交替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