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接单的黑客

黑客接单,黑客业务,黑客技术,黑客教程,网络安全

他们更喜欢基于开源技术的工具(开源的开发工具)

本文导读目录:

到底什么是开源,它有什么特别的魅力吗?为什么全世界都在推崇开源!

什么是开源软件?

1997春天,自由软件社团的一些领导者聚集到加利福尼亚州。这个社团包括EricRaymond,TimO’Rerlly,VA Research的总裁Larry Augustin等人,他们所关心的是一种寻找方式,来向以前躲避自由软件思想的人们推广这种思想。他们担心,自由软件基金会的反商业信条会让人们对自由软件敬而远之。

在Eric Raymond的坚持下,这群人同意他们所缺乏的是市场营销活动,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赢得思想,而不仅仅是市场份额。最后讨论的结果产生了一个新的术语来描述他们所推进的软件:Open Source(开烦扰软件)。他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指导原则,用来描述哪些软件可以有资格被称为开源软件。

Bruce Perens 为制定开源软件的定义做了很多基础性的工作。GNU工程的正式目标之一就是创造一个自由可用的操作系统,以作为平台来运行GNU软件。从软件引导(softwera boottstrapping)的传统观点来看,Linux已经成为那个平台,L inux是在GNU工具的帮助下创造出来的。Perens曾经是Debian工程的领导者,它所管理的Linux发行版本,只包括那些符合GNU精神的软件。Perens已经在“Debian社会契约”(Debian Social Contract)中明确地阐明了这一立场。开源软件的定义是“Debian社会契约”的直接产物,因此开源软件是与GNU的精神一脉相承的。

与GPL相比,开源软件的定义允许更大授权自由。特别是当软件中混合了专有软件和开源软件时,开源软件的定义允许在它们的基础上生成更大的混合。

结果是,开源软件许可证能令人信服地允许使用和再分开开源软件,而不必考虑补偿或者信用问题。举例来讲,你可以得到伟大的Netscape浏览器的源代码,并且把它作为连同另一个软件(可能是专有软件)一起发布出去,而用不着去通知网景(Netscape)公司。网景为什么会希望如此呢?原因很多,最引人注目的是,这样做可以为他们的客户端代码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这些代码与他们的商业软件一起工作得的非常好。从这个角度来说,奉送源代码是建立平台的一个很好的方式。这也是网景的人不使用GPL的原因之一。

这在社团中可不是小事一桩。1998年下半年,曾经有一场重要的争论对Linux威胁极大,几乎Linux社团破裂。裂痕是因出现了两个软件系统GNOME和KDE而引发的,它们两者都试图建立一个面向对象的桌面界面。一方面,KDE利用了Troll Technology公司的Qt库,其中的一部分属于专有代码,但是很稳定、很成熟。另一方面,GNOME决定使用GTK+库,尽管它不如Qt成熟,但是它是完全自由的库。

过去,Troll Technology不得不在使用GPL和维持他们的专有软件立场之间进行选择。GNOME和KDE的裂痕本来会持续下去。然而,在开源软件出现后,虽然Troll仍然控制他们想要的技术,但是Troll可以为希望Qt符合开源软件定义的人改变他们的许可证。Linux社团两个重要部分的裂痕看来要弥合了。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62597.html

开源软件的意义

在AMD追赶英特尔的漫漫长途中,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是这样说的:“AMD的存在,不仅深受AMD客户的拥护,也是英特尔用户的福气,因为它打压了英特尔的高价垄断。”同样,开源软件相对于商业软件也是同样的道理,尤其是对那些具有垄断性质的软件来说,开源软件更显其深远意义。

君不见在IBM、Sun等公司推动OpenOffice系统成为业界标准的进逼下,顽固如微软者也不得不把MS Office拿出来充公。显然,随着开源软件的流行,商业软件不仅被压缩了发展空间,同时也促使软件商们不断地降低软件价格,给消费者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利益。

身兼开放源代码应用基金会(OSAF)总裁和主席以及Mozilla基金会主席的Kapor先生就表示,这两个基金会并不是要创建新的杀手程序,而是要利用开源软件的模式削弱微软在网络浏览器和电子邮件软件领域的垄断地位。

事实上,对一些发展中国家,或者说那些软件业欠发达国家来说,开源软件还为他们制造了后发优势,提供了追赶和超越发达国家软件业的机会。毕竟,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软件业的发展严重滞后,完全依靠国内的资金和人才要想赶超像美国这样的软件大国,几乎是没有机会的,充其量只能是一种理想。但是,如果能在基于开源软件的基础上加大投入的话,这种理想就有了实现的可能。

FONT face=Verdana 当然,不得不提的是,业界也有人怀疑,开源软件是否会扼杀国内软件人士的努力。就像AMD前段时间向我们提供X86技术一样,有人担心会使国人失去研究龙芯的兴致。还有人认为,像MS Office这样的软件如果都开源的话,那么微软们就不可能再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开发和升级,从而也会间接地阻碍软件业的发展。这些言论有一定道理,但开源的意义就是为了挖掘新的产业模式,这种探索精神正是我们世代所鼓励的。

赢利模式是开源软件发展的根本

8月3日上午,以火狐(Firefox)浏览器闻名于世的Mozilla基金会,宣布成立一家子公司Mozilla Corporation,以便投入可创造收益的商业活动。作为一家著名的开源软件组织,Mozilla的行为招致大量质疑。人们之所以有这样的反应,就是因为认定开源软件出现的初衷就是免费和开放源代码,Mozilla的行为看起来无疑是违背了二大法条之一的免费。

但是,开源软件的免费说至少就目前看来,可能是人们的一种误解。让我们简单地扫描一下当前开源软件的运营模式:第一种,软件完全免费,后续服务收费。像当前的Red Hat Linux就是使用这样的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并不是每一家开源企业都能使用的,也只有像Red Hat这样的行业领先者才有这样的资本。第二种,软件免费,没有售后服务,在软件市场成熟后,靠出售专利谋生。这种方式的代表是Foxmail。第三种,应用服务提供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软件和服务都是免费,企业按时间交纳使用费。最主要的运营模式也就是这几种,其他种类的模式其实都是这几种模式的演化和变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开源软件本身的确是免费的,但开发者最初的意图其实是为了通过后续服务或出售专利等方式获利。从这个层面来说,天下的确没有免费的误餐。

当然,不排除一些真正的免费的开源软件,不过这只能是一些小型的软件。这些软件不需要集中太多人的就能开发出来,后续也不需要太多人的来维护和升级。而对一些大型软件诸如操作系统等,当前不可能成为免费的开源软件。因此说,如果开源软件找不到自己的赢利模式的话,就很难生存下去,更别提发展了。上海中标软件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秦勇就表示,“在中国国内Linux市场上,虽然现在起得很快,但是整个市场容量、整个市场还不够大,还不足以养活号称国内有9家企业的庞大的Linux家族。”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很显然企业还是要靠Linux赢利的。

在笔者看来,开源软件的意义就在意源代码的开源,免费只能说是它的一种说法,并不代表实质性意义。因此说,开源软件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下去,肯定得寻找自己的赢利模式。然而,就目前来说,能通过开源软件赢利的太少了,即使像Red Hat这样的业界巨头,2004年才实现2亿美金的营业额,别的企业业绩如何可想而知。

事实上,当前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开源软件组织和企业都是少之又少,原因何在,就是因为这些组织和企业没有找到可行的赢利模式,从而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企业持续发展下去。

高级人才是开源软件发展的瓶颈

就像本文开篇时说的那样,国内外开源软件业都存在缺乏高级人才的问题。当前,开源软件业的一致观点就是:人才数量不缺,缺的是质量。实际上这句话更准确地表示应该是:人数不缺,缺的是人才。据业内人士分析,开源软件目前能够想到的赢利模式都是为企业服务的。但是,目前的开源企业总体上规模很小,由几个人到几十人公司都有,然而,大型企业对这样的小企业,包括几百人的软件企业,都会持不信任的态度。Novell中国区市场与渠道总监罗威就表示,在两年前,Novell之所以收购SUSE,一方面当然是业务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其实也有扩大规模的动机。当前,Novell公司在全球已有数千人。Novell通过这种扩张,就是想把非常好的技术放到坚实的企业平台上,两者结合,探索出新的,为企业级支撑提供好的方法的盈利的比较好的道路。

然而,开源软件虽然发展几乎与商业软件同步,甚至可以说更早,但其真正以产业的形式问世,不过几十年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又受限于规模的制约,不可能培养大批的开源软件人才,而缺乏开源软件人才又进一步制约着开源软件的发展,这就形成了开源软件当前面临的恶性循环。同时,由于开源软件本身的免费,对于刚起步的企业来说,就存在资金的瓶颈,在没有投资者注资的情况下,企业就很难持续提供高薪给企业员工,这实际上也是制约开源软件发展的重要原因。毕竟,高级管理人才是从普通员工培养而来的,没有大批的后备队伍,高级管理人才从何而来啊?

就目前来说,虽然开源软件的高级管理人才工资很高,但这只不过是极少数的人,对普通员工来说,工资其实并不高。所以说,从行业的角度分析,开源软件缺的可能不是人才,而是资金。大丈夫何患无妻,开源软件业有钱了又何患无人呢。

软件为什么要开源

开源软件有许多好处,总结起来,最重要的有三点。

首先,开源软件对用户的权利保护得更充分一些。举例来说,如果有一天微软公司不复存在了,那么 Windows、Office 这些本来由微软公司负责维护的软件很可能由于没人维护下去而被淘汰,但开源软件却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开源软件不会因某个人不存在而变得停滞不前。用户曾经花费巨资购买的 386、486 微机,现在却只能作为一堆废品来处理,原因就在于缺乏性能优异的应用软件来持续支持,但功能强大的自由软件却可以在这些 386、486 微机上跑得很好。

其次,开源软件由于发布很广,开源软件的问题更容易暴露出来,这使得当这些问题解决以后开源软件就变得更加完美。

最后,开源软件对用户个性化的需求更容易满足。由于软件过多地引进了工程化管理,使得软件的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固然可以增加软件的开发效率,但却使得人们都需要按照一个模式去操作软件。正常人使用着很方便的软件,左撇子使起来就很别扭。随着手机、PDA 等新产品的出现,这种个性化的需求会表现得更加强烈。开源软件由于源代码是公开的,所以这些个性化需求更容易得到满足。软件不能单纯用工程表现,在这个问题上,开源软件的开发方式给了人们很深的启示。

共创软件联盟的刘澎则指出,开源文化是人类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是一种必然的历史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是谁也阻挡不了的。今天,已不可能有人会否认互联网所蕴含的价值,但人们有没有注意过互联网发展初期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几十年前的互联网只是具备了一些核心的协议,应用价值也并没有显现出来,但这根本不会妨碍互联网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互联网在发展初期实质上就是一种开源的形式,今天的开源软件与此非常类似。发展趋势本身就具有一种力量,Windows 之所以应用得这么广,在于它符合现代操作系统的标准。现代操作系统的标准就是一种趋势,Linux 也符合这些标准,这使得 Linux 也将注定成为了一种优秀的操作系统。

刘澎同时认为:“目前开源软件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低谷的时期,这其实是开源软件发展的必经阶段。因为开源软件的商业推广模式在创立初期就出现了问题,所以才有今天的发展低谷,可见这个低谷并没有超越于发展趋势之外。我们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采用开源技术解决了路由技术,这个项目在商业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事实上,国内有许多开源项目,如 Hopen 等,都做得非常成功。因此,面对暂时的困难,就认为中国无开源,认为开源没有希望,是一种敷浅的表现。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指出:“从产业层面看,以 Linux 为代表的开源软件增强了我国软件业讨价还价的能力,并且使得软件的市场空间增大了。我们必须看到,国产 CPU 必须有 Linux 支持,否则就会因使用范围太窄而不能投入实际应用。”

开源的本质

在许多人眼中,开源就意味着只有付出而没有任何回报,然而,开源的本意却是“ When programmers can read, redistribute, and modify the source code for a piece of software, the software evolves ”(只要程序员对软件的某一部分实现阅读、重新分发和修改代码,即可称作开源)。既使是要求极为严格的GPL协议,也仅要求使用GPL源码这个部分开源,而 BSD 协议则仅仅要求在 End User License 中,保留原来的协议就可以了。

由此看来,开源软件同样可以做到“别人怎么赚钱,我们也怎么赚钱”,开源与商业利益并是完全对立的。在国内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国内的软件公司和程序员完全可以利用开源软件解决吃饭和生存的问题。而开源软件也并不只包含 Linux 这样的系统软件,目前热门的 ERP、CRM 乃至知识管理、商业智能同样可以基于开源软件开发。

对程序员个体而言,加入开源社区也并非一无所获。国外许多程序玩家通过社区的锻炼获益匪浅,功成名就者也不乏其人。国内的软件工程技术人员参与过大型开发项目的少而又少,中软 COSIX 项目尽管归于失败,但通过这个项目培养出来的参与过大型项目开发的人员已被几大外资软件公司瓜分殆尽。而现实的问题却是,一方面程序人员抱怨没有项目可供练手,另一方面却又不愿加入开源社区得到锻炼。无论国内的程序员有着什么样的想法,开源社区却绝对不失为获得大型开发项目经验和扬名立万的良好场所。

对软件公司来说,开源还是增加软件需求的好方法。软件发展到今天,由于过多地引入了工程方法,使得软件越来越趋于标准化。对个人用户而言,同样的软件,用惯右手的人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然而左撇子用起来却怎么使怎么别扭。而对企业用户而言,管理软件的使用必然伴随着管理方式的变化,然而,并不是说管理软件带来的总是适合用户的管理变革,这时用户就会提出系统必须要和管理实现互动的要求,显然,开源软件处理这类问题更为方便。

与国内软件公司远离开源的情况相反, Sun 公司把 Solaries 操作系统的源代码毫无保留地公开给了业界,微软也已宣布将把投入巨资开发的 Windows CE 的 70% 的源代码以 5 美元的象征性价格出让给业界。微软公司和 Sun 公司当然明白这样做带来的好处,源代码开放以后,业界更容易形成基于某类产品的技术标准,这将为技术的拥有者带来更大的市场。而对下游的服务厂商而言,可以更容易地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表面看来微软公司和 Sun 公司在服务市场损失了一部分收入,但这部分损失会在产品市场得到更大的补偿。

从根本上讲,开源与非开源的开发只是开发方法上的不同,采用开源方式开发出的软件产品,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商业模式来实现其价值。开源不是怪物,开源也不会让某些公司保不住饭碗,相反,开源可以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人才,开源软件能应用于核心应用,也能创造出更广阔的需求市场,从而改善软件产业环境。

来自CSDN网站关于开源的调查表明,抱有“开放源代码会使公司失去收入来源”和“加入开源社区意味着只有付出没有回报”想法的人,只占到总调查人数的十分之一;明确表明无条件不加入开源社区的调查者不足 3%;反进来,认为开源拥有良好商业前景的调查者占到了十分之七,认为能从开源中取得回报的调查者更是占到了十分之八。

然而,日渐成熟的开源技术与惨淡的生态环境还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开发人员对于开源的高涨热情与开源社区的惨淡同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被赋予了太多使命的开源让我们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沉重。面对着这些强烈的反差,我们不得不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中国开源路在何方?

中国开源路在何方

谈起中国开源的发展道路,这绝对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涉及到了心态、人才、政府支持、产业等方方面面。应该说,经过了几年的普及,开源在国内确实已经拥有一批拥趸,政府在这方面也下了不少力气,而现在所需的,是要把这些力量汇聚成一股合力。为此,发展开源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其次是要选择正确的方法,最后是要实现开源成果向产业的顺利转化,当然,政府的支持同样是不可缺少的。总之,开源软件的推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需要用到太多公众的力量和智者的思想。

开源的心态

对许多事情而言,态度往往决定一切,发展开源无疑就属于这类事情。从事过开源实践的人对开源界人士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开源界人士的浮躁。关于这一点,无论是早期创办 Turbolinux 公司的 Iris Miller,还是把开源软件引入国内的宫敏,再到开源的实践者刘澎都有同感。

开源软件界的人很浮躁,往往是没有听别人把话讲完,就开始了指责。这个时候,如果他们能够静下心来再听别人讲五分钟,结果常常是五分钟过去后,这种指责已经没有办法进行下去了,因为他们误解了别人的意思,别人的意见是正确的。事实上,浮躁也绝不仅是国内开源者的专利,国外开源者也概莫能外。在 Linux 开发的初期,Linus 曾经删掉了 Linux 系统的一部分程序,这遭到了他身边 20 多个高级开发人员的反对,这些人在网上公开发文,表示 Linus 先生应该征询他们的意见后再决定删除与否。但 Linus 先生马上就回复了这些问题,他表示他读了关于这些程序的所有文档,最后发现这是一个黑洞,而保留这些程序的后果只会延续这些错误。最后大家都对 Linus 先生表示了歉意,承认他们并没有读过全部的文档。

浮躁带来的最大后果是容易让人忘乎所以,于是开源就变成了带有感情色彩的开源,Linux 也一度成了让人用着就想哭的 Linux。共创软件联盟的副理事长刘澎认为,发展开源就要以“进化论”的观点来看待开源软件。而以“进化论”论的观点去看待开源软件的发展,就是要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去考虑开源软件的发展。开源软件变成某种具体的产品后,能否生存下去,要看市场上是否存在需求,如果不存在需求,以指令的方式强制生产,肯定要出问题,这种产品的寿命也不会太长。如果存在需求,即使眼前看起来困难重重,但这种产品还是具备生命力的,一定会有企业克服重重困难让这种产品面市。以“进化论”论的观点去看待开源软件的发展,就不能无视“拔苗助长”现象的发生。

洪峰则认为,开发开源软件要有一种做学问的态度,因为这不是今天投入多少,明天就能产出多少的问题。许多知识是人类几代人积累的结果,天才科学家为解决微积分中无究小的问题,花了 150 年的时间,而解决开根号的问题花了一千年。

与浮躁相伴随的,还有一种心态,就是悲观。浮躁使人头脑发热,还会使开源的发展脱离正常的发展轨迹。于是,内心的狂热与无情的现实就特别容易使人悲观。刘澎对此谈了他的看法,当开源运动陷入低谷后,刘澎同样感受到了失落,他觉得别人都亏欠了自己。这时,有个朋友问他:“难道你就没有缺点吗?”为此,刘澎反省了自己,这才领悟出“我们花了国家那么多钱,却做了许多失败的项目,这怎么能算是国家亏待了自己呢”。据此,刘澎认为要想克服困难,去解决问题,就需要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对从事开源软件研发的企业来说,不要总是指责周围的环境,要多从自己身上找缺点。反过来,经历过失败也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因为失败本身就是一种财富。刘澎坚信,经历过失败以后,我们才耐得住困难,在艰苦的环境中才能生存得下去。刘澎同时认为,面对暂时的困难,就认为中国无开源,认为开源没有希望,是一种敷浅的表现。

开源的瓶颈

在 Linus 和 Richard stallman 创立开源软件的初期,他们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开源软件日后的商业发展模式,这使得开发开源软件的企业在经营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同时,在现阶段,中国的软件开发人员首先要解决的是吃饭问题,先要生存才谈得上发展,因此,国内开源社区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这些使得国内开源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落入到低潮。基于这个原因,国内开源界的人士普遍认为缺乏良好的商业发展模式,是制约开源运动发展的瓶颈。CSDN 的调查显示:对于程序员加入开源社区的前提这个问题,十分之四的程序员选择了自己有足够经济基础的答案,近十分之三的人选择了“得到赞助或从中得到回报”的答案。也就是说,如果商业模式的问题得到解决,将有近十分之七的程序人员加入到各类开源社区中去,这是一个让人感到振奋的数字。

对于这个问题,开源运动的倡导者洪峰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开源发展的制约瓶颈在于开源软件厂商没有找到开源项目中存在的稀缺性的东西。传统经济学的出发点是资源的稀缺性,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政府采用了强迫性,商业软件强调竞争性,但开源软件中只有合作性,稀缺性仿佛不存在,开源厂商无法找到开源软件所蕴含的稀缺性,厂商开发出的开源软件的价值就得不到体现,开源发展的制约瓶颈也就产生了。但是随着人类的发展,合作性会被越来越多地采用。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政府的法制建设的完善中感受到。

以开源教育为例,如果学生自己去学习,那么付出的成本将非常大,许多学生在大学中专门学习了四年计算机知识,还是不会编程;而我如果给出了学习的线路图,为学生提供辅导,学生的学习成本就可以下降很多。经过两年甚至两个月的学习,就可以成为编程高手。我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就可以把学生节省下来的成本的一部分,作为费用收上来。这就是利用了开源的稀缺性。实际上开源软件完全可以利用其他形式实现赢利,我们可以见到尽管数学定理都是公开的,但这并不表明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数学家。要成为数学家还就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这种成本就是稀缺性的源头。

对于个人而言,由于找不到这种稀缺性,同样使得一些人不愿加入开源社区。事实上,在开源社区内,你给别人提供了帮助的同时,也得到了非常多的帮助。国外开源社区内的许多程序员都是利用了开源社区,最终他们提高了知名度,也找到了很好的工作。因此,合作也能对个人产生价值。由于国内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真正理解开源软件的意义和规则,中国软件企业大多也是在按照专有软件模式在运作,使得国内参与开源社区的人太少。因此,要想打破这个瓶颈,首先就需要把开源软件的含义讲清楚。

虽然阻碍开源发展的瓶颈是商业模式问题,但要解决商业模式的问题又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这就使得阻碍开源发展问题变成了许多个,著名的 IT 评论人雁鸣先生把这些因素归结为普及程度低、公共资源稀缺、人才缺乏、开源项目少、厂商和社区缺乏合作、应用难以推广、服务滞后、源码不开放、标准不统一等九个问题。

开源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阻碍开源社区发展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人气的缺乏,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要让开发人员明了开源的本质外,还需要让他们明白开源的发展究竟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对这个问题,不同的专家给出了不同的意见,但大致分起来,开源人才又可以分为社区内的人才和产业内的人才,这些人才当中既需要使用层面的人才,又需要高端的开发人才。从数量上看,使用层面的人才需求较多,而开发层面的人才需求较少,整体人才数量将呈金字塔状排列。

就开源社区内的人才来看,洪峰认为 Perl、Linux 等开源软件的创立者都是精英,而中国开源社区缺乏的恰恰就是这种精英。开源社区需要各种层次的人才,有应用型人才,也有开发型人才,但就目前来说,急需的是高水平的开发人才。要成为高水平的开源开发人才,要迈过一个很高的门槛,而国内迈过了这个门槛的人还太少。怎么叫迈过这个门槛了呢?基本要求是把 Linux 内核研究过一遍,还要能熟练使用各种开发工具。Linux 的内核压缩以后是 20M,打印出来后相当于 60 多本砖头厚的书,国内很少有人能完成这个工作。而这只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真正要成为能对开源社区做出贡献的人才,还要具有相当的创造性。

洪峰同时认为,中国开源社区的成长空间是惊人的,北京有这么多聪明的学生,他们之所以没有加入到开源社区内,是因为高校没有给出适合学生的清晰的发展路线图。如果我们给出他们清晰的发展路线图,中国的开源社区的发展将是充满光明的。

在产业层面,刘澎认为要发展中国的开源软件,在现阶段所需要的不是精英。事实上,也不存在什么精英。所谓精英只不过是比别人早几年认识到了开源软件,如果宫敏先生当年不把开源软件引进到中国,会有另一个人把开源软件引进来。Linus 写 Linux 内核确实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但并不是说另一个人就不可能完成这件事情。Linux内核并不能直接应用,真正让 Linux 成为一种优秀的操作系统的原因,在于后期大量的工作。

刘澎坚持这样一种观点:现在做开源软件的人缺乏一种献身精神。许多开源的倡导者谈开源文化时显得觉悟很高,但到了实际工作中,开发某个具体开源项目时,动辄就要求上万元的月薪。从这个角度看,发展开源软件目前急需的是有执行能力而又有着对开源文化的信仰的人才。此外,国内开源软件还缺乏复合型人才,往往是原来搞研究的人在搞开源软件项目,这些人只能起到“车间主任的角色”,当上级领导下达生产任务后去完成,而不能实现从研发到把技术成果转换成商业成果的全过程。因此,开源软件界同样需要学会了在市场中同最精明的商人打交道的人。

刘澎强调,这并不是说开源厂商不需要高层次的人才,相反,我们要抱着一种科学的态度严格挑选人才。举例来说,一个职业篮球队需要一名右前锋,找到一名原来打左前锋的职业选手,问他能否适应右前锋的位置,可能会得到否定的答案。然而找一名业余的多面手,我们可能得到肯定的答案。但他的技术水平不行,最终还是要放弃。因此,我们要找的是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软件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的竞争,对此,开源软件也不能例外。从技术层面看,软件的竞争,既不只是金钱的竞争,也不单纯是代码量的竞争,而更多的是创造力的竞争,也正因为如此,人才问题才应该被摆在软件业发展的首位,开源也才因为对于人才培养有着更好的效果而更具魅力。针对开源人才问题,IT 评论人雁鸣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发展开源急需两类人:运用开源技术的管理软件的开发者和开源教育的推广者。

政府支持是灵丹妙药吗

在影响开源发展的因素中,政府支持一直是一个争议较大的问题。韩国的开源软件从业者已能自毫地说,他们的开源软件发展水平要远远高于中国的开源软件水平,这其中,政府的支持功不可没。另一方面,我们也能见到因政府干预而造成的种种负面作用。于是,政府支持是不是促进开源发展的灵丹妙药这个问题,就成了摆在中国开源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大问题。

就政府支持的问题,洪峰认为在软件这场智力竞争中,首先应该允许多种形式并存;一方面需要有国家队的选手,另一方面也要有个人选手存在。其中,由个人选手组成的开源社区的成长与产、学环境有着很大关系。Linux 为什么诞生于芬兰,而没有诞生于中国或是美国呢?原因就在于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很注重操作系统的研究,积累了很多图书和代码。Linus 正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才创立了 Linux。然而,国内在产、学环境方面对开源的发展存在着诸多限制因素。如目前经费的支配存在着垄断,并不是每个有创意的人都能拿到经费。你要把你的思想和别人共享,就要出书,但出版业是垄断的;你要传播你的思想办教育,国家不承认你的文凭,你就招不到学生。因此,洪峰强调,在这个问题上,政府不应该当运动员,而应该是规则的制定者。要让所有的纳税人受益,政府所要做的是制定好游戏规则。开源的发展还是一个反学术垄断的问题。

洪峰同时认为,发展开源软件要抱着一种“入静”的心态,抛开浮躁。并不是要先把生活搞好了,再去搞开源软件,而一旦迈过了基本的门槛,回报就会来了。要知道许多开源软件项目的创立者在创立项目之初经济上也很贫困,但多年的心血换来的是一种超越层次的成功。但问题是目前整个环境太过浮躁,如大学中要求一年发表多少篇论文,但就是没有人统计这些论文中有多少获得过国际奖项,这些论文又有多少原创性。IT 业的一大挑战就在于原创,创造出一种新思想,就会带来巨大的收益。创意产生于人的头脑,并不完全产生于军团做战。因此,政府需要为开源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政府支持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刘澎则认为,必须重新审视对待开源的保护策略,对待开源软件不能完全采取保护策略,如果把开源软件当作温室里的花朵,开源软件就永远也长不大。我们应该正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几千年过去以后,人人喊打的老鼠繁殖得比主宰这个世界的人类还要多,而人们视之为保护动物的老虎却进了动物保护园。目前开源社区在经济上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中软、红旗、共创等开源软件企业自身经营也很困难,因此不可能指望他们资助开源社区。同时,国家的资金也应该只用来支持那些踏踏实实搞开源研究的人,而不应落入打着开源的幌子却在为自己谋私利的人手中。

事实上,影响开源发展的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国内软件的有效需求不足。在凯恩斯看来,当企业找不到出路时,政府就应出面采取一些诸如启动公共工程建设之类的措施来刺激经济的增长。与此同理,政府也应该考虑在同等条件下,政府可以将采购需要更多地向国产软件(特别是开源软件)倾斜。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介绍说:“国内目前急需安全等级达到A级的操作系统,在国内开发不出A级操作系统的情况下,只好采用国外的产品,而在许多机要部门,这是一个隐患。正因为如此,国家正在下大力气开发A级操作系统,许多从事开源软件研发的机构找到我,要求得到一个机会。这实际上就是需求促进开源发展的一个例子。”

由此看来,在目前的情况下,开源的发展确实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而政府支持成为开源发展的灵丹妙药的前提,一是不能用包办代替的方法把开源管死,二是要在宏观层面结合开源发展的需求提供适时的政策帮助。

开源与产业

提起开源的发展,另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就是开源与产业的关系问题。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发展开源软件可以促进软件产业的发展,而反过来,实现开源成果的产业化以后,又可以解决开源的商业模式问题,使得开源软件更好地向前发展。从这个角度说,开源与产业是一种互济的关系。

对开源与产业的关系,洪峰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中国西部,人们由于吃不饱饭就想到了挖山,其结果是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反过来,人们因此而变得越发贫困。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现在政策反过来了,政府开始鼓励人们种树、种草,并给予一定的补助。这样一来,生存环境改善了,就业机会也增加了,形成了一个好的循环,人们的日子就越来越好过。洪峰感叹,同样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应用在开源的发展上呢?

倪光南院士指出:“政府原来的做法是支持五、六种 Linux,这样每家得到的支持力度又都不够。现在政府改为制订 Linux 标准,去引导在 Linux 上的开发,目前我国制订的中文 Linux 标准已经引起了一些国家、Linux 社区和跨国公司的关注。”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不同厂商间的竞争与合作,而标准关系到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政府在其中的用意,完全可以通过信息产业部苟仲文副部长的一番话表现出来:“从以往看来,政府扶持企业,往往达不到政府所需的科研技术开发效果。即使达到了,又会形成新的垄断,企业往往不愿将研究成果与别的企业分享,最终还是达不到政府想通过个别企业来推动某技术产品在产业界形成主流产品的良好愿望。所以,我们政府在 Linux 这件事上,将转向支持基础的、开放的、公共的、服务的能力建设之上,而不是光支持某些企业公司的发展,依靠他们来走这条路。”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倪光南先生就提出了国内 IT 业“无芯无魂”的问题,当时,倪光南先生的建议并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而在此之后,我们为了弥补操作系统的问题,走了一条封闭开发之路。试想如果当时我们就采用开源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相信今日IT业的格局已不是这个样子了。从这一问题上,我们不难发现开源在整个IT产业中所起的作用有多大。

老话重提,今日的开源又走到了技术成熟而生态环境薄弱的十字路口,风险与机会混杂着摆在我们面前。面对着风险与机遇,我们必须明白,我们今天的行动将决定着经历了冰与火的融合之后的明天的中国开源的命运。

java的开源工具有哪些

看来要逼我出绝招拉。

几个开源工具推荐

目前进行一些项目,经常需要到现场开发。当在公司内部的时候,可以充分享受公司内部的软件资源,如配置管理工具(ClearCase)、设计工具(Rose)、测试管理(ClearQuest),项目管理(Project)等。但这些都是非常庞大又非常复杂,在客户现场条件下根本无法使用。

现在开源的工具,又小巧,又简单方便,在现场开发或小型项目中特别有用。下面简单推荐几种,抛砖引玉。

1 Ganttproject 1.11.1:项目计划工具

网址:http://ganttproject.sourceforge.net

你可以使用这款软件来制定项目计划并跟踪项目资源。Ganttproject 能够将项目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层次排列,并与相应的人员和时间期限挂钩。它使用一个条状图来显示项目的进展情况,你能从中看到每项任务的预定完成时间和实际的进度。你可以为每个项目组成员分配任务,设定任务的优先级和完成期限。Ganttproject的输出功能相当完备,不仅可以把数据保存为pdf文件和 csv电子数据表文件,还可以输出为HTML文件发布到Internet上。由于Ganttproject是一款纯Java应用程序,因此它可以运行于 Windows、Linux和Mac OS等多个平台上。

2 DotProject 2.0.4:项目管理工具

网址:http:// www.dotproject.net

dotProject是一个基于LAMP的开源项目管理软件。开发语言为PHP,数据库默认推荐使用MySQL(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只能用Mysql)。项目管理工具,当前版本支持界面很漂亮。

3 NVU 1.0:HTML编辑器

网址:http:// www.nvu.com

NVU 实际上起源于Netscape,还记得那个有点笨拙的HTML编辑器Netscape Composer吗?NVU就是在它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来的,不过,最新版本的NVU已经不是当年的那只丑小鸭,它完全能够胜任专业网页设计工作的需求。与FrontPage和Dreamweaver这类商业HTML编辑器一样,这款软件(目前支持Windows、Linux和Mac OS平台)同时提供了源代码直接编辑和“所见即所得”这两种网页设计环境。

NVU严格遵循W3C联盟的标准,其生成的HTML代码也相当紧凑,它会帮你排除错误或冗余的代码。这款编辑器提供了拼写和语法检查功能,并且允许你采用不同的主题方案对界面进行定制。你可以自行创建并保存模版,还可以利用内置的FTP客户端把页面迅速上传到Web服务器上。

4. Mozilla Firefox:Web浏览器

网址:www.mozilla.org

Firefox 浏览器应该是Mozilla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一个开源软件项目。从2004年11月到2005年2月,这款 Internet Explorer的替代软件已经获得了超过2500万的下载次数(仅指官方网站和镜像网站的下载次数)。如果加上其它的下载网址以及用光盘方式发放的 Firefox,这个数量可能还会翻倍。Firefox拥有不少值得称赞的易用性功能,比如支持标签式浏览窗口、具备开放的插件接口,你可以安装广告拦截器、Google搜索条以及其它大量插件。Firefox不支持Visual Basic脚本、ActiveX和BHO(Browser Helper Objects),相对来说不太容易遭受恶意HTML代码的攻击,当然你也不能完全高枕无忧。

5 Freemind 0.8:Mindmap软件

网址:http://freemind.sourceforge.net

什么是Mindmap?它是由英国人托尼?巴赞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和传统的直线记录方法完全不同,它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在国内,MindMap又被称为脑图或思维导图。Freemind 是一款Java程序,它可以帮你在一些随机的内容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

在Freemind中,首先你需要选中一个主题,然后从几个节点开始不断丰富 Mindmap的内容。每次加入新的元素,你都可以用连线将它与原有的元素联系起来。最终的Mindmap可以用HTML文档的形式输出。该软件的帮助信息十分全面,即便你对Mindmap不太熟悉也可以按照它的提示很快掌握Mindmap概念及软件的使用。

6 SubVersion1.4:版本管理工具

网址:http://www.subversion.org.cn/

Subversion是新一代的版本控制工具,不仅可以管理程序源代码,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协作管理数据的工作,例如使用Subversion来合作写乐谱,美工用来共同作图,功能很强大。且有专门的中文网站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辅助工具和帮助。

7 BugFree1.0:Bug管理软件

网址: http://bugfree.1zsoft.com/

BugFree是借鉴微软的研发流程和Bug管理理念,使用PHP+MySQL独立写出的一个Bug管理 系统。简单实用、免费并且开放源代码(遵循GNU GPL)。是由国人自己自己开发的,强力支持。

8,eclipse

9,myeclipse

10,spring framework

11,netbean

科技公司钟爱的50款开源工具

大数据

1. Hadoop

Apache主持的这个项目是最广为人知的大数据工具。众多公司为Hadoop提供相关产品或商业支持,包括亚马逊网络服务、Cloudera、Hortonworks、IBM、Pivotal、Syncsort和VMware。知名用户包括:阿里巴巴、美国在线、电子港湾、Facebook、谷歌、Hulu、领英、Spotify、推特和雅虎。

支持的操作系统:Windows、Linux和OS X

相关网站:http://hadoop.apache.org

2. Hypertable

Hypertable在互联网公司当中非常流行,它由谷歌开发,用来提高数据库的可扩展性。用户包括百度、电子港湾、Groupon和Yelp。它与Hadoop兼容,提供商业支持和培训。

支持的操作系统:Linux和OS X

相关网站:http://www.hypertable.com

3. Mesos

Apache Mesos是一种资源抽象工具,有了它,企业就可以鼗整个数据中心当成一个资源池,它在又在运行Hadoop、Spark及类似应用程序的公司当中很流行。使用它的企业组织包括:Airbnb、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CERN)、思科、Coursera、Foursquare、Groupon、网飞(Netflix)、推特和优步。

支持的操作系统:Linux和OS X

相关网站:http://mesos.apache.org

4. Presto

Presto由Facebook开发,自称是“一款开源分布式SQL查询引擎,用于对大大小小(从GB级到PB级)的数据源运行交互式分析查询。”Facebook表示,它将Presto用于对300PB大小的数据仓库执行查询,其他用户包括Airbnb和Dropbox。

支持的操作系统:Linux

相关网站:https://prestodb.io

5. Solr

这种“快若闪电”的企业搜索平台声称高度可靠、扩展和容错。使用它的公司包括:ATT、Ticketmaster、康卡斯特、Instagram、网飞、IBM、Adobe和SAP Hybris。

支持的操作系统:与操作系统无关

相关网站:http://lucene.apache.org/solr/

6. Spark

Apache Spark声称,“它在内存中运行程序的速度比Hadoop MapReduce最多快100倍,在磁盘上快10倍。”Spark“支持”的企业组织包括:亚马逊、百度、Groupon、日立解决方案、IBM、MyFitnessPal、诺基亚和雅虎。

支持的操作系统:Windows、Linux和OS X

相关网站:http://spark.apache.org

7. Storm

正如Hadoop用来处理批量数据,Apache Storm用来处理实时数据。官方网站上显示用户包括:天气频道、推特、雅虎、WebMD、Spotify、威瑞信(Verisign)、Flipboard和Klout。

支持的操作系统:Linux

相关网站:https://storm.apache.org

云计算

8. Cloud Foundry

Cloud Foundry提供用于构建平台即服务的开源工具。它声称“由行业领袖为行业领袖构建”,其支持者包括IBM、 Pivotal、惠普企业、VMware、英特尔、SAP和EMC。

支持的操作系统:Linux

相关网站:https://www.cloudfoundry.org

9. CloudStack

这个交钥匙IaaS解决方案构成了许多公共云和私有云的基础。它的用户极多,包括阿尔卡特-朗讯、苹果、Autodesk、英国电信、冠群科技、思杰、Cloudera、戴尔、富士通、SAP和韦里逊。

支持的操作系统:与操作系统无关

相关网站:http://cloudstack.apache.org

10. OpenStack

这种很受欢迎的云计算平台声称,“世界上成百上千个大品牌”每天依赖它。支持者包括:ATT、Ubuntu、惠普企业、IBM、英特尔、Rackspace、红帽、SUSE、思科、戴尔、EMC、赛门铁克及另外许多知名科技公司。

支持的操作系统:与操作系统无关

相关网站:http://www.openstack.org

11. Scalr

这种云管理平台备受市场研究公司的好评,它简化了管理多个云环境的过程。知名用户包括Expedia、三星、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埃森哲、索尼和Autodesk。

支持的操作系统:Linux

相关网站:http://www.scalr.com

容器

12. Docker

Docker在相对新兴的容器领域迅速确立起了主导平台这一地位。科技界的许多大牌公司在构建或提供扩展或使用Docker技术的产品,包括亚马逊、微软、IBM、惠普企业、红帽、Rackspace和Canonical。

支持的操作系统:Windows、Linux和OS X

相关网站:https://www.docker.com

输入标题 内容管理

13. DNN

这款内容管理解决方案之前名为DotNetNuke,承诺构建丰富的交互式网站时,只要花较少的精力,就能收到显著的成效。用户包括佳能、时代华纳有线电视、德州仪器和美国银行。

支持的操作系统:Windows

相关网站:http://www.dnnsoftware.com

14. Drupal

Drupal声称,98000多个开发人员在为这个极其流行的内容管理系统积极贡献代码。支持者包括微软、Zend、Fastly和New Relic,其内容市场有数百家公司参与其中,它们提供了相关的产品和服务。

支持的操作系统:与操作系统无关

相关网站:https://www.drupal.org

15. Joomla

Joomla为数百万个网站提供平台,其下载量超过了5000万人次。许多用户当中就有这些公司:电子港湾、巴诺书店、MTV和标致。

支持的操作系统:与操作系统无关

相关网站:https://www.joomla.org

16. MediaWiki

MediaWiki以维基百科使用的软件而出名,它还为百度、Vistaprint、Novell、英特尔和美国宇航局支持网站。它是构建可编辑网页的不错选择,许多企业组织用它来构建内部知识库。

支持的操作系统:Windows、Linux/Unix和OS X

相关网站:https://www.mediawiki.org/wiki/MediaWiki

数据库

17. Cassandra

这种NoSQL数据库由Facebook开发,其用户包括苹果、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CERN)、康卡斯特、电子港湾、GitHub、GoDaddy、Hulu、Instagram、Intuit、网飞、Reddit及其他科技公司。它支持极其庞大的数据集,声称拥有非常高的性能和出色的耐用性和弹性。可通过第三方获得支持。

支持的操作系统:与操作系统无关

相关网站:http://cassandra.apache.org

18. CouchDB

CouchDB为Web而开发,这种NoSQL数据库将数据存储在JSON文档中,这类文档可通过HTTP来加以查询,并用JavaScript来处理。Cloudant现在归IBM所有,它提供一款专业人员支持的软件版本,用户包括:三星、Akamai、Expedia、微软游戏工作室及其他公司。

支持的操作系统:Windows、Linux、OS X和安卓

相关网站:http://couchdb.apache.org

19. MongoDB

MongoDB是一种NoSQL数据库,声称“针对关键任务型部署环境进行了优化”,用户包括Foursquare、《福布斯》、Pebble、Adobe、领英、eHarmony及其他公司。提供收费的专业版和企业版。

支持的操作系统:Windows、Linux、OS X和Solaris

相关网站:http://www.mongodb.org

20. MySQL

MySQL自称是“世界上最流行的开源数据库”,备受众多互联网公司的青睐,比如YouTube、贝宝、谷歌、Facebook、推特、电子港湾、领英、优步和亚马逊。除了免费社区版外,它还有多款收费版。最新更新版声称速度比老版本快三倍。

支持的操作系统:Windows、Linux、Unix和OS X

相关网站:http://www.mysql.com

21. Neo4j

Neo4J自诩为“世界上领先的图形数据库”,用于欺诈检测、推荐引擎、社交网站、主数据管理及更多领域。用户包括电子港湾、沃尔玛、思科、惠普、埃森哲、CrunchBase、eHarmony、Care.com及另外许多企业组织。

支持的操作系统:Windows和Linux

相关网站:http://neo4j.com

开发工具

22. Bugzilla

Bugzilla是开源社区的宠儿,用户包括Mozilla、Linux基金会、GNOME、KDE、Apache、LibreOffice、Open Office、Eclipse、红帽、Novell及其他公司。这款软件缺陷追踪系统(bugtracker)的重要功能包括:高级搜索功能、电子邮件通知、预定报告、时间追踪、出色的安全及更多特性。

支持的操作系统:Windows、Linux和OS X

相关网站:https://www.bugzilla.org

23. Eclipse

Eclipse项目最为知名的是,它是一种大受欢迎的面向Java的集成开发环境(IDE),它还提供面向C/C++和PHP的IDE,此外提供另外一大批开发工具。主要支持者包括冠群科技、谷歌、IBM、甲骨文、红帽和SAP。

支持的操作系统:与操作系统无关

相关网站:http://www.eclipse.org

24. Ember.js

这种框架用于“构建野心勃勃的Web应用程序”,旨在为JavaScript开发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官方网站上显示用户包括雅虎、Square、Livingsocial、Groupon、Twitch、TED、网飞、Heroku和微软。

支持的操作系统:与操作系统无关

相关网站: http://emberjs.com

25. Grunt

Grunt是一种JavaScript任务运行工具,有助于自动处理重复性的开发任务。使用它的知名科技公司包括:Adobe、推特、Mozilla、Cloudant和WordPress。

支持的操作系统:与操作系统无关

相关网站:http://gruntjs.com

26. LoopBack

这个Node.js框架旨在让用户很容易构建REST API,并连接到后端数据存储区。知名用户包括GoDaddy、美国能源部和赛门铁克。

支持的操作系统:Windows、Linux、OS X、安卓和iOS

相关网站:http://loopback.io

27. Node.js

Node.js的成名之处在于,它让开发人员可以使用JavaScript,编写服务器端应用程序。开发工作之前由Joyent管控,现在交由Node.js基金会监管。用户包括IBM、微软、雅虎、SAP、领英、贝宝和网飞。

支持的操作系统:Windows、Linux和OS X

相关网站:https://nodejs.org/en/

28. PhoneGap

Apache Cordova是一种开源框架,让开发人员可以使用HTML、CSS和JavaScript等Web技术,构建移动应用程序。PhoneGap是最受欢迎的Cordova发行版。使用某一种Cordova发行版的科技公司包括:维基百科、Facebook、 Salesforce、IBM、微软、Adobe和黑莓。

支持的操作系统:Window、Linux和OS X

相关网站:http://phonegap.com

29. React Native

React Native由Facebook开发,这种框架可用于使用JavaScript和React JavaScript库(同样由Facebook开发),构建原生移动应用程序。其他用户包括:《探索》频道和CBS体育新闻网。

支持的操作系统:OS X

相关网站:http://facebook.github.io/react-native/

30. Ruby on Rails

这个Web开发框架在开发人员当中极其流行,它声称“为确保编程员满意和持续高效地工作进行了优化”。用户包括Basecamp、推特、Shopify和GitHub等公司。

支持的操作系统:Windows、Linux和OS X

相关网站:http://rubyonrails.org

31. Sencha Touch

Sencha Touch自称是“一种用于构建通用移动应用程序的领先的跨平台移动Web应用程序框架,基于HTML5和JavaScript”。它既有开源许可证版本,也有商业许可证版本。据官方网站声称,《财富》100强中60%使用它。

支持的操作系统:与操作系统无关

相关网站:https://www.sencha.com/products/touch/

32. ZK

索尼、Sun、IBM、Adobe、电子港湾、富士通、梦工厂和优利系统等公司使用这种Java Web框架来构建Web和移动应用程序。提供收费支付及相关工具。

支持的操作系统:与操作系统无关

相关网站:http://www.zkoss.org

中间件

33. JBoss

红帽的JBoss中间件包括各种轻量级、对云计算友好的工具,同时结合、集成和自动化各个企业应用程序和系统。用户包括: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日产、思科、冠群科技、AMD及其他公司。

支持的操作系统:Linux

相关网站:http://www.redhat.com/en/technologies/jboss-middleware

操作系统

34. 红帽企业版Linux

红帽最知名的产品就是其旗舰Linux发行版,这需要付费订购。据该公司声称,《财富》全球500强公司中超过90%在使用红帽产品。

相关网站:http://www.redhat.com/en/technologies/linux-platforms/enterprise-linux

35. SUSE Linux企业版

这款面向企业的Linux发行版同样备受大企业的追捧,它也需要付费订购。该公司声称,它有13000多个企业用户,包括伦敦证券交易所、SAP、天睿(Teradata)和沃尔格林连锁药店(Walgreens)。

相关网站:https://www.suse.com

36. Ubuntu

Ubuntu提供广受欢迎的Linux发行版,有多个版本:桌面版、服务器版、云版、手机版、平板电脑版和物联网版。声称用户包括亚马逊、IBM、维基百科和英伟达。

相关网站:http://www.ubuntu.com/index_kylin

项目管理

37. Project Libre

这个屡获奖项的项目是微软Project的替代者,下载量已有近200万人次。它有一大批用户,包括IBM、埃森哲、美国能源部、思科、ATI和AMD。

支持的操作系统:Windows、Linux和OS X

相关网站:http://www.projectlibre.org

存储

38. FreeNAS

这款开源网络附加存储(NAS)软件声称,它备受联合国、迪士尼互动媒体集团、路透社和Dr. Phil等用户的“喜爱”。它可以安装到几乎任何硬件上,而TrueNAS提供的预先构建的设备就基于该技术。

支持的操作系统:FressBSD

相关网站:http://www.freenas.org

39. Gluster

Gluster是一种可高度扩展的网络文件系统,适合云计算环境。红帽提供一款基于该技术的收费产品,用户包括卡西欧和Intuit。

支持的操作系统:Linux

相关网站:http://www.gluster.org

40. Lustre

Lustre是另一种可高度扩展的文件系统,旨在支持高性能计算(HPC)环境。一些最早采用它的用户包括美国的几大国家实验室:劳伦斯·利物莫尔国家实验室、桑迪亚国家实验室、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和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

支持的操作系统:Linux

相关网站:http://lustre.org

系统管理工具

41. Ansible

Ansible现在归红帽所有,它自称是“一种异常简单的IT自动化引擎,可以使云服务配置、配置管理、应用程序部署、服务内部的编排以及其他许多IT操作实现自动化。”使用它的科技公司包括:思科、瞻博网络、Evernote、推特、威瑞信、GoPro、EA Sports、Atlassian和韦里逊。它既有免费版,也有收费版。

支持的操作系统:Linux

相关网站:http://www.ansibleworks.com

42. Chef

作为另一款自动化工具,Chef支持开发运维方法,同时改善了速度、协作和安全性。拥有免费版和收费版。官方网站上显示用户包括:塔吉特(Target)、诺德斯特龙(Nordstrom)、Facebook、Etsy、IGM、雅虎和彭博社。

支持的操作系统:Windows、Linux和OS X

相关网站:https://www.chef.io/chef/

43. Hudson

Hudson在使用敏捷和开发运维方法的企业当中很流行,它是一种可扩展的持续集成服务器系统,可以监控重复作业的执行。这个项目得到了Eclipse基金会、甲骨文、Atlassian和YourKit的支持。

支持的操作系统:与操作系统无关

相关网站:http://hudson-ci.org

44. Puppet

Puppet号称“使用最广泛的开源IT管理系统”,它包括40多个基础设施管理方面的开源项目。除了开源版本外,它还有一款收费的企业版本。它声称,用户包括25000多家企业,比如迪士尼、沃尔玛、1-800-Flowers.com、Heartland Payment Systems、盖蒂图片社(Getty Images)和Yelp。

支持的操作系统:Windows、Linux、Unix和OS X

相关网站:https://puppetlabs.com/puppet/open-source-projects

版本控制

45. Bazaar

Bazaar由Canonical管理,被许多开源项目所使用,包括Ubuntu、 GNU基金会、Linux基金会、MySQL、Bugzilla、 Debian和Maria DB。它简单易学,支持任何工作流程和工作区间模式,承诺存储效率很高、速度很快。

支持的操作系统:Windows、Linux和OS X

相关网站:http://bazaar.canonical.com/en/

46. Git

这个版本控制系统已变得极受欢迎,这一方面归功于GitHub服务的使用日益广泛。使用它的公司和项目包括:谷歌、Facebook、微软、推特、领英、网飞、Perl、PostgreSQL、安卓、Rails、QT、Gnome和Eclipse。

支持的操作系统:Windows、Linux和OS X

相关网站:http://git-scm.com

47. Mercurial

Mercurial是一种分布式源代码控制管理工具,专注于帮助团队更轻松、更快速地协同工作。用户包括OpenJDK和NetBeans等各大项目。

支持的操作系统:Windows、Linux和OS X

相关网站:https://www.mercurial-scm.org

48. Subversion

这个企业级版本控制系统得到Apache的支持,首次发布于2000年。使用它的企业组织包括Apache软件基金会自己、Hobby Lobby、Mono、Plone和GNU Enterprise。

支持的操作系统:Windows、Linux和OS X

相关网站:http://subversion.apache.org

Web服务器

49. Apache HTTP Server

Apache至今已有20年多的历史,专利是自1996年以来互联网上最受欢迎的Web服务器系统。据W3Techs声称,目前所有网站中55.3%是由Apache支持的。

支持的操作系统:Windows、Linux和OS X

相关网站:http://httpd.apache.org

50. Nginx

Nginx的人气也极旺,它被互联网上所有网站中的大约四分之一所使用。除了俄罗斯许多访问量很大的网站外,用户还包括网飞和WordPress.com。

支持的操作系统:Windows、Linux和OS X

相关网站:http://nginx.org

java中处理JSON的开源工具都有些什么?那个比较好用

Java世界中存在许多工具,从Eclipse,NetBeans和IntelliJ IDEA等著名的IDE开始到Java开发人员应该知道的JVM分析和监视工具,如JConsole,VisualVM,Eclipse Memory Analyzer等。

如果你是一位经验丰富的Java开发人员,你可能对这些工具很熟悉,但如果不是,现在就是是开始学习这些工具的好时机。就来介绍下程序员都知道的10款Java开源工具,你知道几个呢?

1. JIRA

Atlassian的JIRA是当前敏捷开发领域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用于错误跟踪,问题跟踪和项目管理。如果你遵循敏捷开发方法,例如Sprint和Scrum,那么你必须了解JIRA。它允许您创建Spring循环并跟踪软件开发的进度。

JIRA 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基于Java架构的管理系统,由于Atlassian公 司对很多开源项目实行免费提供缺陷跟踪服务,因此在开源领域,其认知度比其他的产品要高得多,而且易用性也好一些。

2. Git

Git是Java程序员的另一个必备工具,它是一个免费的开源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旨在快速高效地处理从很小到非常大的项目版本管理。Git易于学习,占用空间小,具有超强的性能。最初 Git 的开发是为了辅助 Linux 内核开发的过程,但是发现已经在很多其他自由软件项目中也使用了 Git。

3. Jenkins

Jenkins是一个用Java编写的开源自动化服务器。它有助于自动化软件开发,例如编译项目,运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生成文档以及在本地和远程存储库上载工件。

4. Selenium

Selenium是Web应用程序最好的软件测试框架之一。它提供了一种用于创作测试的回放工具,而无需学习测试脚本语言。Java开发人员可以使用Selenium来测试他们的HTML和JSP文件。

5. Groovy

Groovy 是一种基于 JVM 的敏捷开发语言,它结合了 Python、Ruby 和 Smalltalk 的许多强大的特性。你可以使用它编写构建脚本,测试脚本,甚至可以使用像Gradle和Spock这样的流行框架。

6、Spock

Spock 是适合 Java 和 Groovy 应用程序的一个测试框架。由于其JUnit运行程序,Spock与大多数IDE,构建工具和持续集成服务器兼容。如果你想提高你的单元测试技能,那么多花点时间在学习Spock上总是没错的。

7. Maven

如果你是一位经验丰富的Java开发人员,那么你一定非常了解Maven了,Apache Maven是一个构建和项目管理工具,基于项目对象模型(POM)的概念,Maven可用于管理项目的生成、报告和文档记录。

Maven的另一个有用特性是依赖关系管理,由于我们在Java项目中使用了大量第三方库,因此手动管理每个JAR及其依赖项可能非常麻烦,Maven通过自动为你下载正确的JAR来帮助你解决问题。

8. Gradle

Gradle 是一个基于 Apache Ant 和 Apache Maven 概念的项目自动化构建工具。为什么选择Gradle在Ant或Maven?因为它结合了其他构建工具的最佳特性,例如它具有Ant的灵活性和控制,Ivy的依赖管理,Maven的配置和插件的约定,以及可以在Ant上使用Groovy DSL。这使它成为Java项目的最佳构建工具。

9. Docker

Docker 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让开发者可以打包他们的应用以及依赖包到一个可移植的容器中,然后发布到任何流行的 Linux 机器上,也可以实现虚拟化。

容器是完全使用沙箱机制,相互之间不会有任何接口(类似 iPhone 的 app)。几乎没有性能开销,可以很容易地在机器和数据中心中运行。最重要的是,他们不依赖于任何语言、框架或包装系统。

10. Linux

初学Linux最好从Linux命令行基础知识开始,Linux是一种自由和开放源码的类Unix操作系统,在你的职业生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每一个Java开发者都应该学Linux。如果以上工具还有你没学会的,那就不要再错过了赶紧学起来。

什么是开源技术呢?

开源软件技术的英文名称是Open

Source

Software,意为向公众开放源代码的软件技术。

它源于一些软件技术发烧友出于技术展现目的或者说是对软件的一种热爱,将自己辛勤开发的软件源代码无私地发布到互联网社区上与社会共享,他们坚信,好的软件应该是开放的,应该由任何有能力的人参与共同完善,这就是开源技术的理念。

而软件产品本身免费,按照客户的需要提供服务收取相应服务费则是开源技术的商业模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开源软件形成了众多的开源技术社区,有数字表明,到2006年,已经超过46%的软件技术人员信奉开源哲学,时至今日,全球有超过400万软件工程师不断地为开源技术社区贡献宝贵源代码,积累了超过20万个开源软件产品,完全形成了一套成熟而完整的开源软件技术体系。

目前互联网企业通过开源软件全面替代传统商业软件从而得到信息化自主把控能力的过程我们可以称之为软件开源化。

开源分析工具的特征

好处:比如加快开发进度、软件质量与互操作性等,

坏处:带来隐藏的复杂性和风险

扩展:

开源技术和开源思想对开发者和非开发者都有益。

因为早期的创造者基于开源技术构建了互联网本身的大部分——比如Linux 操作系统和Apache Web 服务器应用——每个使用互联网的人都受益于开源软件。

每当计算机用户浏览网页、检查邮件、和朋友聊天、在线收听流媒体音乐、玩多人游戏的时候,他们的电脑、手机或游戏主机都会连接到一个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使用开源软件来路由并将他们的数据传输到面前的“本地”设备上。完成这些重要工作的计算机通常位于很远的地方,用户不会实际看到或物理接触到它们——所以有些人称之为“远程计算机”。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赖于远程计算机,在可以在本地完成的任务在线完成。举个例子,人们可能会使用在线文字处理、电子邮件管理、图片编辑工具,而在本地的个人电脑并没有安装运行相应的软件。人们轻松地使用浏览器或手机应用访问这些程序。当他们这么做的时候,他们参与到了“远程计算”中。

开源代码的软件有什么好处

开源,好处就是开放,每个人都能为你的软件添砖加瓦。不过你的代码一定要写的漂亮、易懂、简洁。牛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裁减源代码,或者找出某个bug。坏处就是没法垄断,不能像微软那样,因为全世界的软件开发者都看着你呢……而且开源都是“没有担保”的,比如你用开源的软件出了什么事,软件的开发者是不会为你负责的。

  • 评论列表:
  •  南殷眼趣
     发布于 2022-06-03 23:35:02  回复该评论
  • 要想打破这个瓶颈,首先就需要把开源软件的含义讲清楚。 虽然阻碍开源发展的瓶颈是商业模式问题,但要解决商业模式的问题又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这就使得阻碍开源发展问题变成了许多个,著名的 IT 评论人雁鸣先生把这些因素归结为普及程度低、公
  •  孤鱼轻禾
     发布于 2022-06-04 02:29:48  回复该评论
  • 系统等公司使用这种Java Web框架来构建Web和移动应用程序。提供收费支付及相关工具。支持的操作系统:与操作系统无关相关网站:http://www.zkoss.org中间件 33. JBoss红帽的JBoss中间件包括各种轻量级、对云
  •  孤央鸠魁
     发布于 2022-06-04 09:10:42  回复该评论
  • 许在它们的基础上生成更大的混合。 结果是,开源软件许可证能令人信服地允许使用和再分开开源软件,而不必考虑补偿或者信用问题。举例来讲,你可以得到伟大的Netscape浏览器

发表评论:

«    2025年5月    »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文章归档
标签列表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