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发改委生猪稳价10条措施
1.生产服务
要持续推进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指导养殖场户做好生产计划,加强生猪生产监测。特别是,在能繁母猪存栏低于380万头时发出预警、采取应对措施,实现有序出栏补栏。
2.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要立即充实各级非洲猪瘟防控与恢复生猪生产指挥部力量、完善非洲猪瘟防控“3+1”网格化管理体系、全覆盖开展夏季“大消毒”专项行动,严格生猪调运卡口管理和调运监管。
3.鼓励猪肉加工
落实肉制品初精深加工扶持政策,支持加快冷链仓储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加工产能,提升猪肉及制品商业储备能力。
4.价格监督检查
要完善生猪行业和猪肉市场监测预警机制,加强舆情监测研判处置,建立价格分析联席会议制度以及生猪行业和猪肉市场信息统一发布平台,严厉打击操纵市场价格和网上散布不实消息的行为。
5.猪肉收储准备
要及时制定生猪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实施方案,根据预警级别和启动条件要求,及时启动政府冻猪肉储备工作,构建猪肉常态化收储投放机制。
6.财政支撑
围绕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的精准性、有效性,支持各地因地制宜统筹用好各类资金、生猪出栏激励奖补资金和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等,稳定生猪生产。
7.信贷支持
要突出一个“稳”字,着力满足生猪生产和加工主体的合理资金需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盲目限贷、抽贷、断贷。同时,要将屠宰、加工以及冷链物流等生猪全产业链环节纳入担保范围,维持生猪养殖项目0.5%的担保费率。
8.保险保障
要对符合政策、自愿投保的养殖户,做到愿保尽保。
9.环保和用地扶持政策落实
要加快完善新建规模猪场环评、用地等手续,全面落实生猪生产用地保障措施等。
10.组织领导
要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将生猪生产情况与市县领导班子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挂钩,明确县(市、区)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同级非洲猪瘟防控和恢复生猪生产指挥部指挥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三条本法所称动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捕获的其他动物。
本法所称动物产品,是指动物的肉、生皮、原毛、绒、脏器、脂、血液、精液、卵、胚胎、骨、蹄、头、角、筋以及可能传播动物疫病的奶、蛋等。
本法所称动物疫病,是指动物传染病,包括寄生虫病。
本法所称动物防疫,是指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诊疗、净化、消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以及病死动物、病害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
计划出台生猪产能储备实施方案,为什么要这么做?
2月25日,农业农村部召开畜牧兽医工作部署会。会议强调,要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三农”工作定位,明确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分工,统一认识、统一行动,齐心协力做好2021年各项重点工作,确保“十四五”畜牧兽医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会议指出,“十四五”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重要农产品保供和产业兴旺都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畜牧业现代化。要对标畜产品保数量、保多样和保质量的目标任务,破解畜牧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加快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非洲猪瘟疫情爆发,导致生猪产能缺口增大,2020年全国正处于恢复生猪生产的关键时期,为有效控制非洲猪瘟疫情跨区域传播风险,加大对“炒猪”行为的打击力度,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严格疫情排查和处置,规范做好病死猪的登记和处置,防止病死猪外流。自4月1日至6月1日,集中开展为期60天左右的违法违规调运生猪行为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障生猪规范有序调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猪肉产量近5年一直稳居全球首位,2007-2012年,中国猪肉生产量占全球猪肉生产量的比值一直维持在45%-50%之间,中国猪肉消费量占全球消费量的45%-51%,总体保持增长的趋势。2011年中国猪肉生产量和消费量占全球比率分别为48.95%和49.39%,2012年将达到49.58%和50.11%。
2007-2012年,中国生猪存栏量占全球的比率维持在52%-60%之间,出栏量维持在54%-56%之间,2011年年存栏量为47711.5万头,出栏量为64125万头,预计2012年将分别达到45914.6万头和65747万头。中国生猪的养殖区域主要集中于沿江沿海地区,如长江流域、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等。
金融支持生猪稳产问题及建议
法律分析:积极引导保险资金,融资支持畜牧生产。市畜牧中心鼓励引导保险进行金融试点,引导保险资金进入畜牧业,助力生猪稳产保供。印发《关于鼓励金融创新支持畜牧业发展的通知》,鼓励保险公司进行金融创新。通过宣传发动,临沂人保财险携手人保金服旗下人保小贷研发推出了“灵活便捷、线上操作”的农村小额贷款产品—农e贷。利用保险保单作抵押,为养殖户提供融资需求,聚焦解决农业生产中“期限短、金额小、使用频、用款急”的周转性资金,具有“门槛低、手续少、操作简、期限活、放款快、还款易、利息省”等优点。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强互联网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在线办理水平。
第九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对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批评和建议。
畜牧养殖业发展前景
我国是猪肉生产大国,猪肉也是我国居民主要消费的肉类产品,近两年,受非洲猪瘟、环保政策、规模化养殖趋势、新冠疫情等因素叠加影响,生猪出栏量下降,进而导致猪肉产量也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同时,在猪肉产量大幅下降期间,猪肉消费的替代品产量出现较大增长,其中,禽肉产量增长最为显著。
畜禽养殖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畜禽养殖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牧原股份(002714)、温氏股份(300498)、正邦科技(002157)、新希望(000876)、天邦股份(002124)、大北农(002385)、傲农生物(603363)、天康生物(002100)、罗牛山(000735)等。
本文核心数据:肉类价格、肉类产量、肉类出栏量、肉类存栏量
主要肉类价格下降,猪肉价格降幅远大于其他肉类
从价格上看,我国牛羊肉价格较高,其次为猪肉,最后为禽肉(以江苏省鸡肉价格为例)。从价格变动趋势上看,2019-2020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涨幅达30-40元/公斤;禽肉价格较为稳定,市场价格在20元/公斤左右;牛、羊肉价格较为相近,且变动周期较为一致,2019-2020年价格稳步上升,两年时间涨幅达20元/公斤。
进入2021年,受多因素影响,猪肉价格开始明显下降,同时,牛、羊肉价格也开始同步下降,总体来看,牛肉、羊肉价格受猪肉价格变化影响较大,禽肉价格受猪肉价格变动影响较小。截至目前,我国猪肉、牛肉、羊肉、禽肉价格分别为36.09元/公斤、86.52元/公斤、85.41元/公斤、18.01元/公斤。
猪肉产量显著下降,禽肉产量大幅增长
从肉类产量上看,2019年,我国肉类猪肉产量明显下降,牛、羊肉产量变化不大,禽肉产量上升趋势明显。
具体从产量增速上看,2015年以来,牛、羊肉产量增速较为稳定,保持在0-5%之间;2019年,禽肉产量增长较为明显,2019年,禽肉产量增速达12%,为近年来最高水平,而猪肉产量大幅下降。可见,我国禽肉对猪肉的生产替代效应较为明显,主要原因可能是与牛肉、羊肉相比,禽肉在价格上更具优势。
生猪出栏量回升,牛羊出栏量平稳上升
从主要畜产品出栏量看,2016年以来,生猪出栏量明显下降,牛、羊出栏量稳步上升,2020年,生猪、牛、羊出栏量分别为52704万头、4565万头、31941万头。随着生猪稳产保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生猪生产延续恢复性增长势头,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生猪出栏17143万头,比上年同期增加4015万头。
肉猪存栏量大幅上升,一季度末达41595万头
随着生猪稳产保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生猪生产延续恢复性增长势头,生猪存栏环比连续6个季度回升,恢复到2017年末的94.2%。一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41595万头,比上年一季度末增加9475万头,同比增长29.5%,比上年四季度末增长2.3%。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4318万头,同比增加937万头,增长27.7%,比上年四季度末增长3.8%,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96.6%。
——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畜禽养殖业发展前景预测与商业模式分析报告》
市场并不缺猪,为何各省份已经开始启动稳产措施?
近期,各省份对于生猪产能的稳产措施不断出台,难道市场又“缺猪”了?据官方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4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万头,全国生猪存栏是4.24亿头,从这两项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市场并不缺猪,那么,为何各省份已经开始启动稳产措施了呢?
近段时间以来,国内多地释放出生猪“稳产能”的信号,采取的措施有补贴、金融手段等等。与此同时,官方也在不间断地进行着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工作,即便是收储的流拍率一直居高不下,仍然未能停止官方频繁收储的步伐,截止目前,官方已经公布了十一批冻猪肉收储信息,持续释放“稳产能”的信号。
众所周知,去年我国养猪行业出台了《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旨在逆向调控生猪产能。此方案出台后,养殖户似乎觉得并没有感受到具体的实施方案,而实际上,官方及各地相关部门一直在根据此方案不断地调减产能,只是由于行业亏损养殖户也在主动去产能,两者叠加导致养殖户觉得调控不太明显。
而实际上,官方根据此方案和各省市的具体产能情况,做出了能繁母猪及规模场数量的具体规定,一旦某省份低于规定值的最低保有量,就需要本地相关部门采取措施稳定产能,以防产能过去化,进而导致行业大起大落。
“肉贱伤农,肉贵伤民”。其实,本轮猪周期给养殖户及其业内人士带来了很多的思考,无论是市场经济发展给行业带来了变革,还是官方为解决民生问题需要稳产保供,都在无形中推动着养猪行业不断的向前发展。猪肉作为我国主要消费肉类之一,“稳”或许才是国人最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