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烟草扫描枪的坏处
- 2、ETC的技术落后吗?为什么不直接扫描车牌绑定微信或支付宝呢?
- 3、扫描方式的工作原理
- 4、请帮我解答一下.扫描仪主扫描及副扫描的原理是什么?
- 5、如何防3d扫描盗版
- 6、简述网络安全扫描的内容?
烟草扫描枪的坏处
售价较高。
烟草扫描枪的售价为15000元左右,并且烟草公司强制安装,卖烟不安装扫码枪可能无法拿到烟草公司的供货。
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于1982年1月,主要职责是根据国家法律和国务院的有关法规、法令、方针政策,按照国家计划,对所属企业的生产、供应、销售、进出口业务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实行集中统一经营管理。
ETC的技术落后吗?为什么不直接扫描车牌绑定微信或支付宝呢?
ETC落后?这玩笑有点大了。很多事情我们不能只是听说就觉得很先进,比如支付宝扫车牌支付过路费,听起来很先进,但是以目前的技术条件来说谈不上先进。
支付宝扫车牌支付过路费只是改变了付款方式,上下高速还是要领卡走人工车道,只不过普通领卡是在收费站缴费,而支付宝扫车牌支付是收费系统与支付系统对接,通过车牌识别结果从车牌绑定的支付宝账号里扣款而已。比如两个司机A和B,A没有绑定支付宝扫车牌支付,B绑定了。两人同时上高速,A和B都需要领卡,下高速时AB都要走人工车道缴卡,通过通行卡记录的数据计算通行费。唯一不同的是A车主需要现场以现金或者扫码支付过路费并领取发票,而B车主缴卡后车道旁边的摄像头识别出车牌号后收费系统会自动从B车绑定的支付宝里扣款。
所以说支付宝扫车牌支付过路费只是收费系统与支付宝系统做个对接就行,本身没有什么高技术的东西,而且还要走人工车道,要领卡缴卡,最重要的是车牌识别的准确性,曾经有一年冬天下大雪,回家进地下车库时门禁系统的摄像头竟然无法识别我的车牌。虽然这是极少数的情况,但只要出现一次就够你恶心的了。而且扫车牌本身安全性就不好,一个套牌车可以轻松打脸扫车牌系统。用一张假车牌骗过车牌识别系统的难度远低于用任何手段骗过ETC短波通讯系统的难度。
目前全国正在全面建设ETC基础设施,以后高速上下站将会越来越方便,毕竟停车领卡缴卡太耗时了。而支付宝扫车牌支付过路费只是在这个领域的一次尝试而已,相比起技术成熟而且有明显优势的ETC来说扫车牌还是太嫩了。
进入2019年下半年以来,各大银行都在积极推广etc,为了争抢etc市场份额,很多银行不仅免费赠送etc设备,而且还给予通行费打9折到95折之间的优惠。
不过让广大车主比较尴尬的事,随着etc覆盖率不断增长,etc通道也开始变得拥堵,而之所以出现这种尴尬的问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etc的反应速度相对比较慢,比如有些高速公路出入口的etc通道要慢慢的通过,有时候没法识别还要倒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etc的通行效率。
除了通行效率比较慢之外,有时候etc还有可能出现计费不准或者重复计费等情况,因此很多人都在抱怨etc,甚至有很多车主认为etc落后,应该改成加先进的支付宝或者微信的车牌付,这样可以提升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
至于支付宝以及微信的车牌付是否比etc更加先进,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网友认为,车牌付容易被污渍,光线,摄像头清晰度等因素影响,所以识别率可能没有那么高,而且车牌付容易出现套牌,此外在通过收费站的时候还必须把速度降低到很低的速度才能准确识别等等。
相对来说,采用etc设备的识别率会更准确 ,ETC采用的是远程感应读取芯片数据,不论是准确度还是误差远小于车牌识别。而且etc可以让车辆维持在50~60迈之间的速度通过高速公路收费站,这样可以提高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
至于车牌付跟etc哪个技术更先进,我们不是做技术的,所以没法给出一个准确的定论,但根据我所掌握的信息和了解内容,我认为车牌付会比etc更先进一些,这种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安装更方便。
传统的etc需要安装设备,而且还需要办理储蓄卡或者信用卡,而相对来说,车牌付只需要高速公路安装车牌识别系统就可以,用户并不需要额外安装其他设备,只需要在支付宝或者微信上开通车牌付的功能就可以。
2、可以提升通行效率。
很多朋友说,车牌付容易受到光线,污渍,摄像头清晰度等因素的影响,但我认为按照目前的技术,这些因素都不是大问题。这点大家只需要了解下超速被罚就知道。比如我们在高速公路上以130码的速度行驶在限速100码的道路上,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也不论是晴天还是下雨天,摄像头都可以清晰的记录下来,所以按照目前的摄像技术,我认为车牌付的识别率至少可以达到99.5%以上。
在保证识别率的基础上,车牌付可以以很快的速度通过收费站,这样可以提高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减少拥堵情况的发生。
3、想要套牌很难。
对车牌付很多朋友都有一个疑虑,就是担心自己的车子被别人套牌。但我认为这种疑虑是多余的,一方面是不论是支付宝还是微信,他们对于套牌行为早就预料当中,所以他们在设计的时候,车牌付是可以自行关闭和开启的,而且在车牌付进入高速公路之后,大家的APP会收到相关的信息提醒,如果车主发现不是自己通行的,那可以选择举报。一旦举报之后,系统可以把车牌付功能关闭掉,这样套牌的车辆就没法出高速公路,反而容易被困在高速上,只能坐等交警处罚,因此对于那些套牌的人来说,我想没有谁敢明目张胆的用别人的车牌付上高速公路的。
既然车牌付比etc更先进,那为什么高速公路不大量普及车牌付呢?
对车牌付真正了解的人,相信大家都会认为它比传统的etc更有优势,但为什么高速公路不大量普及车牌付呢?,这样不就可以提升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吗?
实际上,高速公路到底选择安装etc还是车牌付,这里面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这里面牵扯的利益太多,所以短期之内想要大量普及车牌付几乎是不可能的。
首先、目前很多高速公路已经大量安装etc系统,如果换成车牌付改造成本太大。
我国的etc是在2014年正式推出的,截止目前,各大高速公路的etc覆盖率已经超过65%,而车牌付的覆盖率也只不过是个别省份的个别高速公路而已。如果想要普及车牌付,那就得新增车牌付的专用通道,这无形当中会增加各大高速公路的运营成本。
其次、目前etc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牵扯各方面的利益。
etc不仅仅是一个通信工具,更关键的是它涉及一个产业链,这里面从etc设备生产厂家,到高速公路公司,到银行,再到etc系统软件开发与维护,这里面牵扯的利益太多,如果高速公路etc被车牌付取代了,那么这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就会受损,所以他们肯定不愿意看到车牌付取代etc位置的。
最后、高速公路也有可能担心寡头垄断带来的不利影响。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真正推出车牌付的是支付宝跟微信两大互联网巨头,这两大巨头拥有天量的用户量,一旦高速公路全面改造成车牌付系统之后,那么车牌付的市场基本上会被支付宝跟微信两大巨头瓜分,一旦他们两个形成寡头垄断,那么对高速公路公司来说也是一种不利影响,到时候说不定提现都要给支付宝或者微信2% ~3%的手续费。
而相对来说,目前etc的市场竞争就相对比较激烈,从etc设备供应商到各大银行,大家都在积极争抢这个市场,只有市场竞争充分了,对于用户和高速公路这来说才是最有利的。
前人已经说了很多了,就不啰嗦那些细节了。
简单说。相比于ETC, 支付宝绑定车牌自动收取高速通行费完全可行,而且会是最节约经济成本,最惠民利民的方案。实惠了百姓,却少了巨额的软硬件设备,网络运营的招标与施工,外加行政管理的天价预算。
这里就只说两个要点:1.不存在绑定支付宝后,车辆号牌识别障碍。否则电子探头怎么抓拍超速的?2. 不存在套牌冒用隐患。只需每次刷卡给原车主手机推送入场消息+ App远程锁闭功能。套牌本就是重罪,这种既容易被当场卡在闸机前不能出高速,抓住后又面临极高违法成本的事情,还有几人敢来尝试?说到底,利益链条,天价的ETC闸机设备,海量的ETC终端,网络运营维护,支撑起了一条庞大的产业链。明明应该是中国领先世界,可以直接绕开的落后方案ETC,却落得一句“和国际接轨”,堂而皇之在中国落地生根。那些用ETC的国家没有一个有中国这般强大和成熟的移动支付体系。可惜就可惜在,民间的进步与先进总归跌倒在迂腐与贪婪的行政面前。
我不知道题主怎么得出ETC是落后技术的看法,难道就因为车牌付是腾讯和阿里这两个互联网巨头推出来的所以是先进的?ETC是相对传统的方式,然后就是落后的?
说实在的从纯技术角度上来说,我是说不上什么的,因为我毕竟不是这个行业的人,所以没法说,但从我了解的一些相关资讯信息上来说,ETC和车牌付说不上谁落后,谁先进,撑死也就是车牌付等同于ETC。
高速道路使用那种收费方式,其实牵扯面相当广,并非简单的一个支付方式而已,这还涉及后背后相关的国家政策,各个系统之间的贯通,当然,你也可以称之为利益链,只是这并非你想象中的简单利益链。
1、投资建设问题: 很多答主都在回到说了ETC有利益链,但是没见谁能正大光明的说,都是隐晦的提一下,说实在的这完全是不负责的说法,要说就要说明。
利益链这块其实很简单,ETC这块属于国家投资建设的内容,目前ETC在国内已经推广几年了,相关的资金也都已经投进去了, 专用车道建设、联网收费系统改造、客服体系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及ETC运营管理费用,这个是一整套的体系,而不是单单一个道口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基本上就不可能再半道去改用其他的支付识别方式。
如果改用车牌付,显然得改造现有系统,这笔钱到时候请问你会出吗?我想,多数人是不会出的,更多的人会嘛国家浪费纳税人的钱,刚搞完一个系统又来搞一个,瞎折腾。
2、车辆管理问题: 高速公路的背后其实未来还会涉及到很多车辆管理上的问题,并非简单的一个道口收费的问题。现有的ETC设备其实采用的是基于RFID射频的技术,而这个技术下,可以实现很多功能,可应用于车辆身份认证、电子收费认证、交通流量统计、运输状态监控、货物信息收集等方面。当然,也包括对黑车和套牌车的管理、养路费征收稽查和运政管理。
以上这些都可以有助于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更好的为交通道路发展提供基础,而且RFID可以说是用于物联网的技术,随着这块技术的发展,未来是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
3、产业链的问题: 国家现在大力推ETC,大量的ETC设备需求,自然也会带动整个相关设备厂商的生产能力和研发。目前国内这块还是以小厂商居多,能提供全套解决方案的厂商更少,大家基本都是各自做一块。这块的需求增大之后,未来市场或许会出现有效的整合,产生一些较大的厂商。这其实对整个产业链是有帮助的。
4、车牌付的问题: 很多人都说车牌付很先进,但其自身依旧有些问题解决不了,比如恶劣天气情况下识别问题,别说使用高清设备就行!这提高的成本你又不出!此外还有高速上车辆路径识别问题,系统计费结算问题,以及套牌、盗牌识别等问题,这些也都是问题,单就这些而言并不比ETC强多少。
此外,近期银行大力推ETC,很多人认为ETC和银行之间也有利益链问题,我觉得你们的思路真是黑,现在的ETC都不用充值卡了,都是直接关联银行卡来扣费,说白了都能绑定信用卡来先用后付,这其实和车牌付使用微信和支付宝付款有啥区别?绑定这2个支付不也是最终要用到银行卡付款?
当然,银行大力推ETC自然也是有利可图的,你的身份信息,你的资产情况,未来对你的精准营销,但是这只是银行对你的套路,而不是所谓的银行和ETC之间有利益交换。
最后,我想说的就是ETC这种涉及全国范围的道路建设,很多东西并非你外表想象的这么简单,不要随口一句利益链,真要说,也可以,说清里面的门道,要不就是瞎扯淡。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友善的讨论!
感谢阅读,给点个赞鼓励下呗,欢迎关注【罗氏虫社】,谢谢~~
我自己经常走高速,确实对于ETC技术有很深的感触,有时候出现过ETC车道、不能抬杆,或者跟车过近,将我的ETC识别,反而前车没有识别,最后我必须要倒出车道,转向人工道。可以说ETC确实提升了运行的速度,却也能感觉到ETC技术的落后。
我们再了解车牌付,在支付宝上已经有这项功能了,并且在少数地区,比如说江西省、河南省等部分收费站可以使用车牌付。
车牌付的步骤,我们发现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并不是入口直接扫描车牌,出口就能够扫描车牌付费离开,支付宝车牌付的步骤是:
我们知道支付宝车牌付的功能性很强,通过扫描车牌能够付费,但是有几个制约因素:
我们也确定,如果在未来入口直接扫车牌上高速,出口直接扫车牌下高速,这确实会提升速度,也不需要使用ETC,不需要安装电子标签,更省时。可是,你想过没有,为什么没有实行出入口都是车牌付呢?
一是支付宝这是在和银行等争利,估计在一段时间内,这种情况很难被改变
二是技术难度的限制,毕竟从按照识别机器,识别率等等,还是需要时间检验的
最近被ETC刷屏,很多网友疑问,为什么不普及车牌扫描,绑定车牌和支付宝,实现“无感支付”呢?车牌扫描相比ETC成本好低很多。下文具体说一说。
1、支付宝的车牌付
支付宝已经推出了“车牌付”的功能,将车牌与支付宝绑定以后,即可开通“车牌付”功能,在高速路由过闸时,只需要扫描车牌号,就可以快速过闸,并且已经在某些省市进行了试点。上述过程不需要掏出手机,支付宝后台自动扣费,还是非常方便的,当然需要ETC车道印有“支付宝”的标记,才能使用。
支付宝的车牌付功能还是比较简单的,打开支付宝,依次点击【芝麻信用】【出行】【高速ETC】,找到【车牌付】功能,然后根据提示绑定相关信息即可。
使用时,只需要找到ETC通道印有“支付宝”标记的高速收费口,就可以直接通过。
2、车牌付未普及的原因?
目前,车牌识别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车牌识别的准确率达到了99%以上,而且我国的移动支付也非常发达,为什么没有普及支付宝车牌付类似的“无感支付”呢?关键是投入和产出的平衡,类似支付宝车牌付的功能并不是纯技术的瓶颈,而是要解决防止假牌、套牌、跟车等逃费行为。
基于车牌识别的无感支付和基于ETC的无感支付是竞争关系,实质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和银行支付的竞争关系在公路收费系统的延伸。目前,基于车牌识别的无感支付,只是在某些省市试点,而且试点效果还不错,但是ETC仍然是主流。
总之,高速公路ETC仍然是主流,而且有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车牌识别+APP的方式只是在某些省市试点,并没有规模应用。两者并不冲突,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可能在部分场合融合,共同发展。
说etc比微信支付和扫码支付技术落后的,可以先看看这篇文章后再高谈阔论。etc用到的技术可比扫码支付先进,安全,当然也复杂多了。
etc比扫码更安全。etc的车上要有个obu(on board unit)设备,设备内插有实名制卡片(信用卡或者通行卡等),要求设备、卡片、车牌的车主三者必须为同一人,这在源头比扫码支付、无感支付要安全很多。毕竟,你仿冒车牌可以,难道还能仿个obu频段一样的设备?然后还仿个银行卡?有这本事的造假人就别只盯着高速费了,你去做点其他大事去,这点小钱完全不值得。
etc比扫码支付更快和可靠。扫码支付主要是缴费处前面的摄像头识别车牌来确定车辆的,很容易受雨雪恶劣天气和其他因素干扰,影响通行速度。但是etc就不会,etc主要是靠车载obu设备和岗亭设备(也就是rsu,road side unit)之间的5.8G通信频段进行信息交互,不受光线和天气影响,更可靠。
第三,也就是最关键的,说了这点后发现前面都是屁话 中国现行绝大多数高速公路根本没办法用扫码和无感支付。高速公路因为投资巨大,往往属于很多公司兴建和运行。所以你走了谁的路,就要给谁的钱,可能你一路高速走来走了好几个高速公司的路。但为了通行方便,很多省份都做了省内高速联网,也就是你在这个省内高速随便跑,都不用进出收费站把钱交了再走,只用在出省时过一次收费站即可。那么问题来了,你这一次交费,别人怎么把钱分给你走过路的公司呢?两个途径,一个就是你装了etc,它发射的频段与高速路上的众多信号采集点信息交汇,这样你下收费站时收费员前的收费系统就知道你走了哪些路,该交多少钱,这些钱该分给哪几条高速公路。没办etc,咋办?你进高速时别人给你的卡片,是一张射频卡,它在沿途一样反馈信息,和obu设备一样。而扫码支付根本没办法画出你一路的轨迹,自然不知道你该交多少钱,和该分给各个告诉公司多少钱,自然也没办法在高速路上运用了。
当然,一些环城高速和机场高速还是可以运用下扫码和无感支付的。因为这些高速都是单一路线,不会存在其他长途高速那种从起点到终点很多条路可以走的现象,自然也就费用恒定,无所谓啦。另外,也有部分省份也在省内实现了部分路段的扫码无感支付,比如好客山东,这也好理解,山东省内的高速基本上就两家的(山东高速和齐鲁高速),山头少,事情就好谈,你这多点我那少点无所谓啦。
很多的回答都是在扯淡。维持ETC这个落后的技术,无非是银行已经抢占了这块地盘,已经分割了势力范围,不愿意拱手让给更先进的移动支付罢了。各种说辞都是借口。支付宝绑定车牌号,需要多大的成本?无感支付停车场大行其道,不是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吗?多少便利啊,哪有什么成本可言。至于套牌车问题,更是扯淡。以现在的监控技术,只要出现套牌车,真正的车主扣费消息一到,发现在某地支付了通行费,立马可以报警,蜀黍找到犯罪分子,那是分分钟搞得定的事。那些玩套牌的犯罪分子,不敢开车经过收费口,倒是很有可能的事。
ETC实际是很落后的技术,明明已经可以实现车牌识别了,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安装车牌识别系统,直接通过扫描车牌绑定微信或支付宝付费不就好了。为什么还要用看似落后的ETC技术,在车上安装一个小盒子,费时费力?其实很多网友都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动,瞎操心,高速付费技术真正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电子车牌技术,所谓的车牌扫描才是真正的落后技术。
但是现阶段ETC技术还是很难被取代,其原因并不是很多人口中的利益问题,现在的ETC基本都是免费办理了,差别只不过是支付方式的不同而已,所谓的先进不过是你以为的而已。实际上ETC系统里面就包括了车牌扫描识别技术,目前,有很多扫描识别技术,比如说CCD摄像识别(应用在摄像头上)、激光扫描识别(应用在打印机上)、红外线扫描识别技术(应用在手机人脸识别)、IC卡识别技术(应用在门禁卡),但是这些技术都无法完全满足全天候、恶劣环境下应用,远距离作用,安全可靠性高,高速,寿命长的特点。而ETC上采用的微波非接触式ID卡识别技术,则可以适应这一需求,因此应用在了ETC上。
目前来看,车牌识别技术还是无法替代ETC技术,主要的障碍有三点:
1、难以解决安全性问题
车牌识别技术看似先进,但不过只是通过一种方式确定车主身份,而ETC是通过obu设备,识别设备、卡片,再通过车牌扫描技术识别车牌,三者同时验证,这无疑要比扫描车牌要安全的多,毕竟obu频段和银行卡很难仿造,而套牌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2、难以解决可靠性问题
车牌扫描主要是由摄像头识别车牌上的字母来实现的,很容易受雨雪恶劣天气和其他因素干扰,影响通行速度。就好像目前手机上的人脸识别功能依然没有指纹识别更安全更准确一样,很多网友都说,拍违章一拍一个准,为啥到了收费的时候识别就不准确了。 其实恶劣天气的时候,车牌也拍不准,比如说大雪天气和大雾天气,只不过你只记住了自己被抓拍的时候。而ETC技术是通过采用5.8GHz微波波段通讯,不会受到恶劣天气影响。
3、难以解决跨省支付问题
我们都知道,目前的高速公路是按照省界划分的,比如说江苏省内的高速由江苏高速建设并且收费,因此你缴纳的费用,也会按照里程分配到对应的高速公司。但是,如果使用扫描车牌支付,每次出省界都要收一次费,因为不能记录的行驶轨迹。但是ETC不同,它可以沿途和收费站的环路感应器交换数据,记录里程和行驶轨迹,因此各省高速公司分配费用也就有据可依了,这是车牌识别支付普及目前难以跨越的障碍。
实际上,作为普通车主,我们根本无需操心ETC改革问题,就目前而言,还没有很好的可以替代ETC的方案,至于未来高速公路收费系统走向何方,我想也不会是车牌识别,而应该是直接集成OBU系统的电子车牌,以后高速收费、停车收费甚至加油,都可以通过这个系统支付,这才是智能交通系统的真正方向。
这就要从安全威胁模型来展开了。
存在以下威胁:
1 假冒。其他人假冒真正使用者的车牌。而ETC 识别和传输数据是加密的,难以假冒。
2 篡改。真正使用者篡改自己车牌。或车牌污损,导致识别错误。
3 否认。还是上面的例子,车主接受了服务也被扣了钱,但是他说他是被别人假冒了车牌,要求高速公路退钱。
4 信息暴露。使用者的车牌号是一种公开的信息,其他人可以知道。进而被攻击者利用。
5 权限提升。车子借给别人时,必须是带车牌的,但是没有办法管控别人不驶入高速,要扣多少钱也不是车主能控制的,没有办法设定权限,而识别卡可以拆下来,缩小了提升权限的可能。
6拒绝服务。暂时没有想到这方面有什么例子。。
扫描方式的工作原理
CCD扫描是利用电荷耦合器件图象传感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扫描的一种方式。CCD是利用微电子技术制成的一种半导体芯片,CCD芯片上有许多光敏单元,通过由一系列透镜、反射镜等组成的光学系统将图象传送到CCD芯片上,实现光电转换功能。它可以把光线转变成电荷,再通过模数转换芯片把模拟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从而形成对应原扫描稿件光图象的电荷图象。扫描仪通过对电荷图象的处理再输出,就基本完成了对扫描稿件的扫描处理。
CIS扫描是利用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IS(Contact Image Sensor)进行扫描,这种技术与CCD技术几乎是同时诞生的。CIS感光器件一般是使用制造光敏电阻的硫化镉作感光材料,硫化镉光敏电阻本身漏电大,各感光单元之间干扰大,严重影响清晰度,这是该类产品扫描精度不高的主要原因。CIS扫描技术只能使用LED发光二极管阵列作为光源,针对这种光源光色和光线均匀度都比较差、对周围温度敏感等缺点,佳能公司独创了基于CIS技术的革新技术——LIDE(LED In Direct Exposure)二极管直接曝光技术。LIDE技术对二极管装置及引导光线的光导材料进行了改造,使二极管光源可以产生均匀并且亮度足够的光线用于扫描。
请帮我解答一下.扫描仪主扫描及副扫描的原理是什么?
一般来讲,扫描仪扫描图像的方式大至有三种,即:以光电耦合器(CCD)为光电转换元件的扫描、以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IS(或LIDE) 为光电转换元件的的扫描和以光电倍增管 (PMT)为光电转换元件的扫描。
1.以光电耦合器(CCD)为光电转换元件的扫描仪工作原理
多数平板式扫描仪使用光电耦合器(CCD)为光电转换元件,它在图像扫描设备中最具代表性。其形状像小型化的复印机,在上盖板的下面是放置原稿的稿台玻璃。扫描时,将扫描原稿朝下放置到稿台玻璃上,然后将上盖盖好,接收到计算机的扫描指令后,即对图像原稿进行扫描,实施对图像信息的输入。
与数字相机类似,在图像扫描仪中,也使用CCD作图像传感器。但不同的是,数字相机使用的是二维平面传感器,成像时将光图像转换成电信号,而图像扫描仪的CCD是一种线性CCD,即一维图像传感器。
扫描仪对图像画面进行扫描时,线性CCD将扫描图像分割成线状,每条线的宽度大约为10 μm。光源将光线照射到待扫描的图像原稿上,产生反射光(反射稿所产生的)或透射光(透射稿所产生的),然后经反光镜组反射到线性CCD中。CCD图像传感器根据反射光线强弱的不同转换成不同大小的电流,经A/D转换处理,将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即产生一行图像数据。同时,机械传动机构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步进电机旋转带动驱动皮带,从而驱动光学系统和CCD扫描装置在传动导轨上与待扫原稿做相对平行移动,将待扫图像原稿一条线一条线的扫入,最终完成全部原稿图像的扫描。如图6所示。
图6
通常,用线性CCD对原稿进行的“一条线”扫描被称为“主扫描”,而将线性CCD平行移动的扫描输入称为“副扫描”。
(1)线性CCD的结构
图7所示为线性CCD。CCD图像传感器是平板式扫描仪的核心,其主要作用就是将照射到其上的光图像转换成电信号。将CCD图像传感器放大,可以发现在10μm的间隔上并行排列着数千个CCD图像单元,这些图像单元规则地排成一线,当光线照射到图像传感器的感光面上时,每个CCD图像单元都接受照射其上的光线,并根据感应到的光线强弱,产生相应的电荷。然后,若干电荷以并行的顺序进行传输。
图7
(2)光学成像系统
一般扫描仪使用的光学成像系统有两种:缩小扫描型光学成像系统和等倍扫描型光学成像系统。
缩小型光学系统成像采用2-5cm长度的线性CCD作为光学系统中的图像传感器,由于CCD的尺寸远不及扫描原稿的宽度,因此,这种成像系统中,在CCD的前面有一个镜头,像数字相机一样,用于在扫描时将原稿图像通过镜头缩小后投射到线性CCD上。
等倍扫描型光学成像系统则采用与扫描原稿宽度相等的线性CCD作为图像传感器。这种光学成像系统中采用了一种特殊的镜头——特殊镜头组系列,它由上下排列整齐的两排棒状镜头组成。这种棒状镜头的直径为1mm,长约6mm,每一列都有100个以上这样的镜头阵列构成,这种成像系统在手持式扫描仪中较为常见。
(3) 色分离技术
目前,彩色扫描仪已成为市场的主流,它能够很真实地还原原稿图像的品质。通过彩色扫描仪扫描得到的数字图像,可以看到不论是形状还是色彩,扫描得到的图像都很好地保持了原稿的品质。
真实色彩的还原主要应归功于扫描仪独特的色分离技术。由于CCD只是将所感应的光的强弱转换成相应大小的电流,它不可能对所扫描图像的颜色进行识别。因此,扫描仪需要将这些颜色进行分离。我们都知道,红、绿、蓝是光的三基色,即用这3种颜色叠加可以组合出其他任意颜色。就是根据这个特点,扫描仪在扫描图像时,先生成分别对应于红(R)、绿(G)、蓝(B)的三基色的3幅图像,也就是说每幅图像中只包含相应的单色信息,红基色图像中只包含红色的信息、绿基色图像中只包含绿色信息,蓝基色图像中自然只包含蓝色信息。最后,将这3幅图像合成即得到了彩色的图像。其原理如图8所示。
图8
目前,应用于扫描仪的色分离技术常见的有4种:滤光片色分离技术、光源交替色分离技术、三CCD色分离技术和单CCD色分离扫描技术。
1)滤光片色分离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在线性CCD图像传感器的前面加装一滤光片,滤光片从上向下分为3等份,第1部分为红色滤光片,第2部分为绿色滤光片,第3部分为蓝色滤光片,扫描时通过滤光片的移动使得CCD传感器分别记录相应基色下的图像信息,从而得到三基色的3幅图像信息。
2)光源交替色分离技术
与滤光片色分离技术的原理类似,这种技术是在镜头与扫描原稿之间加设3根发光灯管,其颜色分别为红(R)、绿(G)和蓝(B),扫描图像时,3根不同颜色的灯管交替发光,从而使CCD得到3幅三基色图像信息。
3)三CCD色分离技术
与前两种色分离技术不同,三CCD色分离技术中使用了3个CCD完成扫描成像:光线通过镜头,经过一个特殊设计的分光棱镜将相应颜色的光线反射到相应的CCD图像传感器中,每一个CCD产生一种颜色的图像数据,经过一次扫描即可得到彩色的图像。因此,可以看出这种分色技术成像速度最快,但其造价最高。
4)单CCD色分离技术
单CCD色分离技术仍然是采用单个线性CCD,不过,在CCD的感光面上加入了滤色镜,在感光的同时直接进行分色。
(4)VAROS技术
普通的CCD扫描仪在扫描时,须在被扫描物体表面形成一条细长的白色光带,光线通过一系列镜面和一组透镜,最后由CCD元件接收光学信号。但是,在这种条件下,光学分辨率被CCD像素数量所限制。在VAROS技术中,CCD元件与透镜之间放置一片平板玻璃,首先,扫描仪进行正常的扫描工作。这一步得到的图像与其他扫描仪基本相同。然后,平板玻璃倾斜,使扫描图像移动1/2个像素,扫描过程重复一次。这样可以使扫描仪读取被移动后的像素的数据。最后,运用软件合成第一次与第二次的扫描数据,得到两倍数量的图像信息。换言之,运用VAROS技术,我们可以将普通600dpi的扫描仪变成1200dpi高分辨率的扫描仪。
2.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IS(或LIDE)
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IS(或LIDE)是近些年才出现的名词,其实这种技术与CCD技术几乎是同时诞生的。绝大多数手持式扫描仪采用CIS技术。CIS感光器件一般使用制造光敏电阻的硫化镉作感光材料,硫化镉光敏电阻本身漏电大,各感光单元之间干扰大,严重影响清晰度,这是该类产品扫描精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它不能使用冷阴极灯管而只能使用LED发光二极管阵列作为光源,这种光源无论在光色还是在光线的均匀度上都比较差,导致扫描仪的色彩还原能力较低。LED阵列由数百个发光二极管组成,一旦有一个损坏就意味着整个阵列报废,因此这种类型产品的寿命比较短。无法使用镜头成像,只能依靠贴近目标来识别,没有景深,不能扫描实物,只适用于扫描文稿。CIS对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环境温度的变化对扫描结果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对工作环境的温度有一定的要求。
LIDE(LED In Direct Exposure)二极管直接曝光技术是佳能公司独创的技术,是一种基于CIS技术的革新技术,它使用三色二极管作为光源。与使用冷阴极灯源的扫描仪相比,二极管具有体积小巧且持久长效等特点,不过它所产生的光线比较弱,很难保证扫描影像所需的亮度。针对这一原因,LIDE技术对二极管装置及引导光线的光导材料进行了改造,使二极管光源可以产生均匀并且亮度足够的光线用于扫描。
LIDE型扫描仪由3部分组成,即光导、柱状透镜和线性光学传感器。光导的主要作用是增强红、绿、兰三个色彩通道的光照强度,柱状透镜则可以确保反射光更好地向传感器聚焦(这是提高扫描精度的关键措施),线性传感器则最大程度地避免了边缘变形问题。由于省略了一系列反射镜,LIDE型扫描仪就能避免因此带来的各种像差和色差,可以较好地重现原稿的细节和色彩。
LIDE通过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IS从近距离接触以1:1的比例对原稿进行扫描,不需要复杂的光学系统,这就使扫描仪的尺寸可以做的较小,同时也使扫描仪变得非常轻巧。此外,由于二极管光源及扫描头移动所需要的功耗极小,这类产品能够通过PC机的USB端口提供所需的电力。
3.CCD与CIS的区别
通常人们提起扫描仪,会比较注重它的扫描分辨率,而对它所采用的感光元件未必会在意。究竟是选择CCD型扫描仪,还是选择CIS型扫描仪,不少用户都会感到迷惑,哪种扫描仪更适合呢?
简单说这两种扫描仪的区别就在于感光器件上,CCD型扫描仪使用的是电子耦合器件,而CIS型扫描仪使用的是接触式影像感光器件。这两种感光器件的工作原理大相径庭: CCD元件本身是整个扫描仪成像的核心,但光源发出的光必须经过镜片的反射和透镜的聚焦,这些光学器件的加入使整个扫描仪成本提高;而 CIS扫描仪是利用微小光源发出的光经扫描原稿反射后由感光器件直接接收而成像,CIS感光元件本身足以完成成像任务,不需要镜片和透镜的参与,因此产品的组装非常容易,成本较低。由于CIS扫描仪依靠直接接收反射光成像,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在扫描景深等方面表现较差。除了感光部分的差别外,两种扫描仪其它部分的工作原理基本一致,都是将光信号转变成数字信息。
对比两种扫描仪产品,CCD型扫描仪占有明显的优势,但CIS型扫描仪也并非一无是处。
CCD型扫描仪的缺点是:需要一整套光学系统,包括照明冷光源和多个反光镜和光学镜头,通过复杂的光路在CCD传感器件表面成像。它的组成部件较为复杂,成本相对较高,扫描后对图像数据的处理也相对复杂。一般使用冷阴极管做光源,需要预热1分钟左右才能稳定发光。CCD扫描仪需要通过一系列透镜、反射镜成像,所以会产生色彩偏差和光学像差,一般需要通过扫描软件进行色彩校正。
CIS型扫描仪的优点是:具有模块化设计,扫描光源、传感器、放大器集成为一体,结构、原理和光路都极为简单。由传感器直接从稿件表面获取图像,理论上不会产生色偏和像差,能获得最接近原稿的图像效果。能够降低设计制造成本,而且产品的体积可以设计得更薄、更小,CIS型扫描仪没有明显的等待时间。
CIS型扫描仪的缺点是:不能使用镜头,只能压近原稿扫描,扫描精度较低。另外,它的光源只能用LED发光二极管,这种光源无论在光色以及均匀度上都比较差,色域较CCD窄,获得的色彩不如CCD的丰富,而且光源的寿命比较短。
此外,传统的CCD扫描仪因为采用光学镜头成像于CCD表面,所以它具有一定的景深,对隆起的书脊,甚至实物都可以得到清晰的扫描效果。CIS扫描头利用传感器从扫描物体表面得到图像,景深较短,扫描的层次有些不足,对扫描摆放不平的文稿和图片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待扫描物体必须平整地放在扫描仪上。CCD的景深至少是CIS的10倍,这意味着CCD扫描仪在一定范围内对3D物体的扫描是清楚而生动的,而CIS扫描仪扫描略微凹凸不平的物体时,输出的图像常会出现模糊和散焦的情况。
高质量的CCD感光元件能保证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使用10000小时,而目前的CIS扫描仪的发光元件在使用500小时后,其亮度平均降低30%,也就是说CIS扫描仪的发光元件寿命较短。虽然CIS发光元件寿命较短,但CIS扫描头价格便宜,更换很方便。
4. 光电倍增管(Photo Multiplier Tube) 工作原理
与采用线性CCD为图像传感器的平板式扫描仪不同,光电倍增管(PMT)为滚筒式扫描仪采用的光电转换元件。
在各种感光器件中,光电倍增管是性能最好的一种,无论在灵敏度、噪声系数还是动态范围上都遥遥领先于其他感光器件,而且它的输出信号在相当大范围内保持着高度的线性输出,使输出信号几乎不用做任何修正就可以获得准确的色彩还原。
光电倍增管实际是一种电子管,其感光材料主要是由金属铯的氧化物及其他一些活性金属(一般是镧系金属)的氧化物共同构成。这些感光材料在光线的照射下能够发射电子,经栅极加速后冲击阳电极,最后形成电流,再经过扫描仪的控制芯片进行转换,就生成了物体的图像。在所有的扫描技术中,光电倍增管是性能最为优秀的一种,其灵敏度、噪声系数、动态密度范围等关键性指标远远超过了CCD及CIS等感光器件。同样,这种感光材料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可以在任何环境中工作。但是这种扫描仪的成本极高,一般只用在最专业的滚筒式扫描仪上。
采用光电倍增管的滚筒式扫描仪较采用CCD的平板式扫描仪复杂许多,图9、图10所示为其结构图,它的主要组成部件有旋转电机、透明滚筒、机械传动机构、控制电路和成像装置等。
图9
图10
滚筒式扫描仪扫描图像时,将要扫描的原稿贴附在透明滚筒上,滚筒在步进电机的驱动下,高速旋转形成高速旋转柱面,同时,高强度的点光源光线从透明滚筒内部照射出来,投射到原稿上逐点对原稿进行扫描,并将透射和反射光线经由透镜、反射镜、半透明反射镜、红绿蓝滤色片所构成的光路将光线引导到光电倍增管进行放大,然后进行模/数转换进而获得每个扫描像素点的红(R)、绿(G)、蓝(B)三基色的分色颜色值。这时,光信息被转换为数字信息传送,并存储在计算机上,完成扫描任务。它的扫描特点是一个像素一个像素地输入光信号,信号采集精度很高,且扫描图像的信息还原性很好。
如何防3d扫描盗版
3D扫描盗版可以通过强大的软件技术,利用3D扫描仪或者数字相机,把实体物品拍成3D模型,来实现复制和分发。要防止3D扫描盗版,可以尝试采用一些加密技术来保护模型文件,避免被人盗取和复制,或者采用各种形状的自伸缩水印技术来把作品授权、认证和加密,在出现任何盗版行为时,使盗版尽量减少或无法发生。
简述网络安全扫描的内容?
一次完整的网络安全扫描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现目标主机或网络。
第二阶段:发现目标后进一步搜集目标信息,包括操作系统类型、运行的服务以及服务软件的
版本等。如果目标是一个网络,还可以进一步发现该网络的拓扑结构、路由设备以及各主机的信息。
第三阶段:根据搜集到的信息判断或者进一步测试系统是否存在安全漏洞。
网络安全扫描技术包括有PING扫射(Ping sweeP)、操作系统探测(Operating system identification)、如何探测访问控制规则(firewalking)、端口扫描(Port scan)以及漏洞扫描
(vulnerability scan)等。这些技术在网络安全扫描的三个阶段中各有体现。
网络安全扫描技术的两大核心技术就是端口扫描技术与漏洞扫描技术,这两种技术广泛运用于
当前较成熟的网络扫描器中,如著名的Nmap和Nessus就是利用了这两种技术。
网络安全扫描技术是新兴的技术,它与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技术相比,从另一个角度来解决网
络安全上的问题。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内核的进一步修改,新的端口扫描技术及对入侵性的端口扫描的新防御技术还会诞生,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完全成熟、高效的端口扫描防御技术;同时,漏洞扫描面向的漏洞包罗万象,而且漏洞的数目也在继续的增加。就目前的漏洞扫描技术而言,自动化的漏洞扫描无法得以完全实现,而且新的难题也将不断涌现,因此网络安全扫描技术仍有待更进
一步的研究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