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接单的黑客

黑客接单,黑客业务,黑客技术,黑客教程,网络安全

北斗星通技术分析(北斗星通深度分析)

本文目录一览: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GPS导航系统的比较优缺点

今年5月25日,我国第三颗“北斗一号”卫星发射成功,6月1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运营服务平台”正式开通,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了完全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大规模应用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我国为何要建自主卫星导航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GPS)相比,北斗系统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市场前景如何?记者日前采访了北斗星通卫星导航技术公司总裁周儒欣。 中国必须有自主导航系统 卫星导航技术引起人们关注是从1991年海湾战争后开始的,美国在海湾战争中的一个“撒手锏”就是GPS。周儒欣介绍,随着GPS向民用开放,它所蕴藏的巨大商机被发掘出来。GPS不仅用于导弹、飞船的导航定位,更是广泛用于飞机、汽车、船舶的导航定位,公安、银行、医疗、消防等用它建立监控、报警、救援系统,企业用它建立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农业、林业、环保、资源调查、物理勘探、电信等都离不开导航定位,特别是随着卫星导航接收机的集成微型化,出现各种融通信、计算机、GPS于一体的个人信息终端,使卫星导航技术从专业应用走向大众应用,成为继通信、互联网之后的IT第三个新的增长点。卫星导航技术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这样,美国、俄罗斯、欧盟都不惜投入巨资建设卫星导航系统。 周儒欣指出,中国的卫星导航应用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绝大多数应用都是建立在美国的GPS之上。如果一旦发生战争,美国关闭我们的应用,后果不堪设想。作为中国这样的大国,必须有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卫星导航的先驱、863计划倡导者之一陈芳允院士提出了利用两颗卫星定位的构想。经过多年论证,证明这一构想可行。1994年国家批准建设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2000年,我国成功发射“北斗一号”两颗工作卫星,今年又发射第三颗“北斗一号”卫星作为备用星。由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而欧洲的伽利略系统计划在2008年投入运行。 北斗导航系统的五大优势 美国GPS系统历时16年,耗资120亿美元,由24颗卫星组网,中国的北斗系统能与之抗衡吗?北斗系统可以应用到哪些领域? 周儒欣坦承,美国的GPS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比我们先进;北斗系统是我们用很少投资建成的区域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但是,应当说北斗系统不仅解决了我国有无自主导航系统的问题,同时与其他导航定位系统比较,它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北斗系统主要有三大功能:快速定位,为服务区域内的用户提供全天候、实时定位服务,定位精度与GPS相当;短报文通信,一次可传送多达120个汉字的信息;精密授时,精度达20纳秒。 北斗应用有五大优势。一,它同时具备定位与通讯功能,不需要其他通讯系统支持。而GPS只能定位。二,覆盖范围大,没有通讯盲区。北斗系统覆盖了中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不仅可为中国、也可为周边国家服务。三,特别适合于集团用户大范围监控管理和数据采集用户数据传输应用。四,融合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和卫星增强系统两大资源,因此也可利用GPS使之应用更加丰富。五,自主系统,安全、可靠、稳定,保密性强,适合关键部门应用。 专家预测,到2008年北斗系统的用户将达到30万,直接产值达35亿元,占中国导航定位产业的20%左右,由它带动的相关产业将达数百亿元。 推动应用,促进民族产业 周儒欣说,北斗系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成立于1994年的北斗星通公司目标就是推动该系统的大规模应用。 周儒欣介绍,北斗系统原有设计是一个封闭式系统,这样就限制了民用用户的扩展使用。在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升空之初,北斗星通公司凭借在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方面多年来的积累和对北斗导航系统的深刻理解,提出了“北斗一号”信息服务系统的立项申请。2001年,立项通过评审。2002年底,他们完成了系统的研制并通过了由多位院士组成的专家委员会的验收评审。“北斗运营服务平台”的作用就是在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统和集团用户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北斗系统具备了大规模应用的基本条件。北斗星通公司也因此成为国内首家获得授权的北斗导航定位系统运营服务商。 目前,他们研制的系统已成功用于陕西省防汛雨量监测速报,海南省渔船监控、青藏铁路机车监控与管理等项目也正在进行中。 周儒欣表示,随着“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推广应用和我国正在着力研究开发的下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CNSS)未来的诞生,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的卫星导航定位强国。 世界导航定位卫星简介 1.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是一个全球性、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导航定位和时间传递系统。空间部分由24颗卫星组成。它是一个军民两用系统,提供两个等级的服务。 美国政府为了加强其在全球导航市场的竞争力,撤销对GPS的SA干扰技术,标准定位服务定位精度双频工作时实际可提高到20米、授时精度提高到40纳秒,以此抑制其他国家建立与其平行的系统,并提倡以GPS和美国政府的增强系统作为国际使用的标准。 2.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俄罗斯要用20年时间发射76颗GLONASS卫星。1995年完成24颗中高度圆轨道卫星加1颗备用卫星组网,耗资30多亿美元,由俄罗斯国防部控制。GLONASS空间部分也由24颗卫星组成。GLONASS未达到GPS的导航精度。其应用普及情况远不及GPS。前一时期由于经济困难无力补网,原来在轨卫星陆续退役,目前在轨道上只有6颗星可用,不能独立组网,只能与GPS联合使用。 3.欧洲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计划 欧洲1999年初正式推出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计划。该方案由21颗以上中高度圆轨道核心星座组成,另加3颗覆盖欧洲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辅以GPS和本地差分增强系统,首先满足欧洲需求,位置精度达几米。计划在2001年4月5日欧盟交通部长会议上获得批准,确定30颗卫星总投资为35亿欧元。预计系统于2008年投入运行。伽利略系统独立于GPS,频段分开,但将与GPS系统兼容和相互操作。根据欧委会的文件,伽利略虽是民间系统,但仍受控使用,采取反欺骗、反滥用和反干扰措施,在战时可以对敌方关闭

北斗星通的业务情况

北斗星通公司是首批获得授权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分理服务单位,专致力于卫星导航定位事业,以其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对北斗系统的深刻理解,着力探讨推动北斗一号系统在多个领域的应用,从市场引导、需求分析、产品供应、系统集成、运营服务、技术咨询服务等方面为用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GNSS卫星导航定位产品业务、板卡系列产品、接收机系列产品、软件系列产品、产品配置方案、星站差分产品、GPS天线及附件、测姿产品线、GNSS模拟器系列产品、北斗导航产品。 “合作伙伴是朋友,竞争对手是老师,前进中的敌人是自己。”作为中国最早从事卫星导航定位业务的专业公司之一,北斗星通公司采取了“合作多赢”的经营策略。它整合世界先进技术,借助社会各方力量,一面为用户提供基于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解决方案和产品,一面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国卫星导航定位产业化的发展开辟出了一个全新的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

在北斗星通众多的合作伙伴中,NovAtel是不能不提的一家,它是闻名世界的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设备供应商。北斗星通采集和研究国内GNSS的需求,再将需求准确地传递给拥有GNSS顶级技术的NovAtel,双方协作深度开发专项产品。八年下来,北斗星通与NovAtel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在GNSS领域共同成长。2000年,他们一起成功策划了满足中国卫星导航增强系统需要的MINI-WAAS;2003年,他们一起成功推出了RT2S产品;2006年,根据中国自然环境和中国市场需求,他们又共同推出了两款具有BDSTAR品牌的双频产品,适用于水上测量、施工测量、GIS采集等领域,能够满足包括高精度控制测量、重点项目的工程测量以及石油、铁路、电信等行业基于精密定位的集成需求。中国拥有自主品牌的GNSS产品终于可以与国外顶级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并驾齐驱!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商用”。2005年3月31日,由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与北斗星通共同研制的国内首个应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的“集装箱码头生产过程控制、可视化管理系统”在天津港正式投入运营,迈出了北斗星通卫星导航应用商业化探索历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同时,北斗星通与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结成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深度挖掘码头生产作业工艺流程。果然,公司以其专业的服务、先进的产品、精湛的技术先后中标深圳赤湾集装箱码头、上海盛东国际集装箱码头、上海洋山深水港区二期工程码头等营运系统项目。事情远没有结束,北斗星通乘胜研制出了港口LBS(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业务集成系统,并遵照国家质量体系的标准、参照国际项目管理惯例,制定出了相应的港口LBS业务技术规范与技术标准,成为了该领域行业应用的领头羊。

北斗星通通过合作创新,成功地将“北斗一号”的运营服务延伸到船舶运输、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渔业生产、森林防火、环境监测等众多行业以及其他特殊单位。“陕南是典型的多山地区,以往使用短波、超短波、邮电电话和卫星小站进行数据采集及信息传输,常受秦岭、秦巴山脉及雷电影响,无法及时正常工作,给当地的防洪抢险决策部门造成极大不便,北斗系统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未来的几年是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市场迅猛成长的时期,当导航产品如同手机一样携带方便、使用便捷、由奢侈品变为日用消费品时,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将迅速发展,并日趋成熟。此外,随着消费者对导航产品的认知度逐步提升、导航电子地图产品的不断完善和第三代移动电话技术的普及,卫星导航市场必将进入一个全面开花的辉煌时代。”深谙其道的周儒欣一字一顿地说,“卫星导航定位产业在国内将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的朝阳产业,北斗星通承载着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事业的最高历史使命。”

尽管北斗星通在中国专业市场产值中所占比重不高,但相对于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北斗星通整体实力、盈利能力处于前列,并在机械控制的港口集装箱机械应用领域占据国内90%以上的市场;在测绘的“中国制造”的高精度接收机核心部件市场占据90%以上;在航海的海洋渔业安全生产应用和军事指挥控制应用中也处于的领先地位。2007年8月13日,北斗星通在深圳中小企业板成功上市,这是社会对北斗星通的鼓舞和肯定。 在北斗星通的机房内,国家863计划课题——北斗天枢北斗卫星海洋渔业安全生产与交易信息服务系统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着。在系统监视屏上,所有装有北斗星通北斗海洋渔业船载终端的作业渔船都能实时地显示出其所在的位置和航迹。渔船如果遇到危险,可以通过终端发送短信求救;如果渔船不慎驶入禁渔区或邻国海域,监控部门能够及时通知渔船上的人员,以免渔船被扣押。该系统已于2006年8月成功中标农业部南海局“南沙渔船船位监测管理系统”项目,并于2007年3月开始运行。该系统已建成2个陆地监控总台、41个陆地监控台站,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以及港澳900余艘渔船安装了北斗用户终端。据统计,系统运行以来,已收到处理海上渔船紧急报警300多次,涉及渔船100多艘,1000多名渔民生命财产得到安全保证,减少直接经济损失数亿元。北斗被广大渔民称誉为海洋渔船安全捕捞的“保护神”。

这种终端机不仅能安装在渔船上,还能安装在所有需要检测的物体或地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1000多台“北斗一号”终端机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实现了各点位之间、点位与北京之间的直线联络。在灾区通信没有完全修复,信息传送不畅的情况下,各救援部队利用“北斗一号”及时准确发回各种信息,为指挥部指挥抗震救灾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援。5月17日,“北斗一号”从前方发回“北川余震不断,海子水位不断上升”解放军某部18日证实这一信息属实,抗震救灾人员迅速处置,险情被及时排除。

救人于危难之际,守护人们生命安全,北斗因此被称为查看灾情的“千里眼”、收集信息的“顺风耳”。其实,北斗最大的作用还不仅仅在于对某一地区的巡视、某一事件的监测,它,应当是一个民族的守护神。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一个国家主权实力的象征,世界上投入正式运行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除了“北斗”之外还有三家——美国的GPS系统、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和欧盟的伽利略系统Galileo。其中GPS的应用最为广泛,占到全球应用的95%以上。正如周儒欣所指出的那样,中国的卫星导航应用发展迅速,但是绝大多数应用都是建立在美国的GPS之上。作为中国这样的大国,必须有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这就是建立“北斗”系统的意义所在。如何将北斗系统的触角伸到每个组织和个人,让GPS逐渐在国人心中淡出,这就是“北斗星通人”们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每一位应该理性思考和对待的问题。

北斗导航详细介绍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由中国建立的区域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由四颗(两颗工作卫星、2颗备用卫星)北斗定位卫星(北斗一号)、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北斗定位系统可向用户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即时定位服务,授时精度可达数十纳秒(ns)的同步精度,北斗导航系统三维定位精度约几十米,授时精度约100ns。美国的GPS三维定位精度P码目前己由16m提高到6m,C/A码目前己由25-100m提高到12m,授时精度日前约20ns。。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制造。四颗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射时间分别为:2000年10月31日;2000年12月21日;2003年5月25日,2007年4月14日,第三、四颗是备用卫星。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它将在交通、场馆安全的定位监控方面,和已有的GPS卫星定位系统一起,发挥“双保险”作用。

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简称为BD,在ITU(国际电信联合会)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发射)和S波段(接收)。 北斗二代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为Compass(即指南针),在ITU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

北斗一号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定位、通信(短消息)和授时。

北斗二代系统的功能与GPS相同,即定位与授时。

[编辑本段]系统工作原理

“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出用户到第一颗卫星的距离,以及用户到两颗卫星距离之和,从而知道用户处于一个以第一颗卫星为球心的一个球面,和以两颗卫星为焦点的椭球面之间的交线上。另外中心控制系统从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字化地形图查寻到用户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户出于某一与地球基准椭球面平行的椭球面上。从而中心控制系统可最终计算出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这个坐标经加密由出站信号发送给用户。

“北斗一号”的覆盖范围是北纬5°一55°,东经70°一140°之间的心脏地区,上大下小,最宽处在北纬35°左右。其定位精度为水平精度100米(1σ),设立标校站之后为20米(类似差分状态)。工作频率:2491.75MHz。系统能容纳的用户数为每小时540000户。

[编辑本段]与GPS系统对比

1、覆盖范围:北斗导航系统是覆盖我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东经约70°一140°,北纬5°一55°。GPS是覆盖全球的全天候导航系统。能够确保地球上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能同时观测到6-9颗卫星(实际上最多能观测到11颗)。

2、卫星数量和轨道特性:北斗导航系统是在地球赤道平面上设置2颗地球同步卫星颗卫星的赤道角距约60°。GPS是在6个轨道平面上设置24颗卫星,轨道赤道倾角55°,轨道面赤道角距60°。航卫星为准同步轨道,绕地球一周11小时58分。

3、定位原理:北斗导航系统是主动式双向测距二维导航。地面中心控制系统解算,供用户三维定位数据。GPS是被动式伪码单向测距三维导航。由用户设备独立解算自位解算在那里而不是由用户设备完成的。为了弥补这种系统易损性,GPS正在发展星际横向数据链技术,使万一主控站被毁后GPS卫星可以独立运行。而“北斗一号”系统从原理上排除了这种可能性,一旦中心控制系统受损,系统就不能继续工作了。

4、实时性:“北斗一号”用户的定位申请要送回中心控制系统,中心控制系统解算出用户的三维位置数据之后再发回用户,其间要经过地球静止卫星走一个来回,再加上卫星转发,中心控制系统的处理,时间延迟就更长了,因此对于高速运动体,就加大了定位的误差。此外,“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也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其具备的短信通讯功能就是GPS所不具备的。

综上所述,北斗导航系统具有卫星数量少、投资小、用户设备简单价廉、能实现一定区域的导航定位、通讯等多用途,可满足当前我国陆、海、空运输导航定位的需求。缺点是不能覆盖两极地区,赤道附近定位精度差,只能二维主动式定位,且需提供用户高程数据,不能满足高动态和保密的军事用户要求,用户数量受一定限制。但最重要的是,“北斗一号”导航系统是我国独立自主建立的卫星导少的初步起步系统。此外,该系统并不排斥国内民用市场对GPS的广泛使用。相反,在此基础上还将建立中国的GPS广域差分系统。可以使受SA干扰的GPS民用码接收机的定位精度由百米级修正到数米级,可以更好的促进GPS在民间的利用。当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随着我军高技术武器的不断发展,对导航定位的信息支持要求越来越高。

[编辑本段]双星定位不同于“多星”定位

“一代‘北斗’只用双星定位,比GPS等投资小、建成快,”范本尧说这是我国国情决定的,也对一代“北斗”的技术路线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所以我们的定位系统具有自己的特点。”

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GLONASS,都是使用24颗卫星(GPS还另有3颗备份卫星,GLONASS则因经费问题损失了几颗卫星)组成网络。这些卫星不中断地向地面站发回精确的时间和它们的位置。GPS接收器利用GPS卫星发送的信号确定卫星在太空中的位置,并根据无线电波传送的时间来计算它们间的距离。等计算出至少3~4颗卫星的相对位置后,GPS接收器就可以用三角学来算出自己的位置。每个GPS卫星都有4个高精度的原子钟,同时还有一个实时更新的数据库,记载着其他卫星的现在位置和运行轨迹。当GPS接收器确定了一个卫星的位置时,它可以下载其他所有卫星的位置信息,这有助于它更快地得到所需的其他卫星的信息。

“1983年,‘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芳允院士和合作者提出利用两颗同步定点卫星进行定位导航的设想,经过分析和初步实地试验,证明效果良好,”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黄秉英研究员说,这一系统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

一代“北斗”采用的基本技术路线最初来自于陈芳允先生的“双星定位”设想,正式立项是在1994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卫星、地面控制中心站和用户终端等3部分即可完成定位。一代“北斗”与GPS系统不同,对所有用户位置的计算不是在卫星上进行,而是在地面中心站完成的。因此,地面中心站可以保留全部北斗用户的位置及时间信息,并负责整个系统的监控管理。

有源无源是关键不同点

“一代‘北斗’采用的是有源定位,GPS和GLONASS等都是无源定位,”范本尧说,“这是它们质上的不同点。”

所谓有源定位就用户需要通过地面中心站联系及地面中心站的传输,通讯就不必通过其他的通讯卫星了,一星多用符合我国国情。GPS和GLONASS没有设计通讯功能,主要原因就在于不需要地面站中转服务的无源定位不能提供通讯服务。

区域性基于技术水平

北斗定位导航系统是覆盖中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中国卫星导航工程中心副主任冉承其介绍,北斗定位导航系统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并有一些GPS系统所没有的长处,如在静态地图的基础上,可以把道路拥堵的实时情况在导航仪上反映出来。

一代“北斗”是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只能全天候、全天时用于中国及其周边地区;而GPS和GLONASS都是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在全球的任何一点,只要卫星信号未被遮蔽或干扰,都能接收到三维坐标。“区域性是我国双星定位的技术特点、水平以及国家需求决定的,”范本尧说。

GPS和GLONASS的空间部分是高度在2万千米左右的卫星组成的网络。GPS的卫星平均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上,GLONASS卫星平均分布在3个轨道平面上,不停地绕地球旋转。这样,在全球的任何位置、任何时间都可同时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通过它们就可以获得高精度的三维定位数据。

“北斗”一号是双星定位,轨道偏高,距离地面3万6千千米,是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之所以要在这么高的高度是因为我们只有两颗定位卫星,不能覆盖整个地球,如果在较低轨道上绕地运行,每天就要有一定时间不能监控我国所在区域。

二代“北斗”可称“中国的GPS”

“我国发展二代‘北斗’不会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也不会停掉一代,另外发展二代,”范本尧说,“我们会在一代的基础上不断补充卫星数,增加其功能,提高其整体水平。”这位将继续承担二代“北斗”设计工作的科学家说:“二代‘北斗’可以称为‘中国的GPS’,不过它仍然会比GPS多一个通讯为发展我国二代“北斗”的关键技术提供了准备。范本尧举例说,此次定位的“北斗”一号备份卫星上新装载了用于卫星定位的激光反射器,能够参照其他星,把自身位置精确定格在几个厘米的尺度以内。这颗卫星已定位成功,表明这种技术是有效而可靠的。这样,当我们不断发射新的卫星构建二代“北斗”体系时,众多卫星就会找准自己的位置,构成符合标准的网络。此外,“北斗”一号的3颗星寿命都是8年,专家正不断研究,预计下一次发射的卫星寿命就能达到10年左右了;而目前GPS卫星的寿命都是12年左右,GLONASS卫星的寿命则是3到5年。

“20世纪原子钟最辉煌的应用莫过于由它构成了全球定位系统的核心,”黄秉英说,导航星和地面站全离不开它。目前的原子钟主要有3种:铷钟、铯钟和氢钟。结构紧凑、可靠性高、寿命长的原子钟正是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必需的。在结构方面,铷钟最小体积已达到6立方厘米;在频率稳定度方面,氢钟最好;而在长期频率稳定度和准确度方面,则以铯钟最佳。目前,设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国家授时中心使用的就是被称为“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频率基准”的铯钟,我国的授时基准---UTC(NIM)都是由它提供并不断同国际基准校正的,而“北斗”将建成,届时,国民经济各领域都将从中获得更大的效益。

2003年5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上太空,标志着我国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代完善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第一代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导航系统,它由两颗工作星和一颗备份星组成。前两颗“北斗一号”卫星分别于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发射升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为船舶运输、公路交通、铁路运输、野外作业、水文测报、森林防火、渔业生产、勘察设计、环境监测等众多行业以及其他有特殊调度指挥要求的单位提供定位、通信和授时等综合服务。

2000年,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两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这对于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的需要,促进我国卫星导航定位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由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分、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服务区域为中国及周边国系统可广泛应用于船舶运输、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海上作业、渔业生产、水文测报、森林防火、环境监测等众多行业,以及军队、公安、海关等其他有特殊指挥调度要求的单位。

[编辑本段]北斗系统三大功能

快速定位:北斗系统可为服务区域内用户提供全天候、高精度、快速实时定位服务,定位精度20—100m;

短报文通信:北斗系统用户终端具有双向报文通信功能,用户可以一次传送40-60个汉字的短报文信息;

由于对包含车辆的位置和状态信息的数据要求有一定的实时性。同时车辆与调控中心之间的信息沟通实际上也是一种数据的通信方式,其信息量一般也不会超过GSM短信息的长度范围。因此利用GSM的短消息业务基本可满足系统通信的需要。 其次,通过短信息方式发送数据其成本代价远远低于其它方式(如通过话音信道)。

与其他无线电台等传统方式比较,采用GSM短信息网络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 速度快,实时性好,不掉线;

2、 可以双向通信,及时返回终端信息;

3、 设备体积小,操作简单;

4、 由于控制中心无须专门设置大功率发射电台,将大大降低安装费用;

5、 覆盖面广受地理环境

精密授时:北斗系统具有精密授时功能,可向用户提供20ns-100ns时间同步精度。

[编辑本段]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民用服务提供商

目前有五家,以神州天鸿(北京神州天鸿科技有限公司)和北斗星通(北京北斗星通卫星导航技术有限公司)最为出色。

神州天鸿公司的网址是:

北斗星通公司的网址是:

[编辑本段]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民用终端设备行业标准

《北斗一号民用车(船)载遇险报警终端设备技术要求和使用要求》(标准编号为JT/T590-2004)

《北斗一号民用数据采集终端设备技术要求和使用要求》(标准编号为JT/T591-2004)

《北斗一号民用车(船)载终端设备技术要求和使用要求》(标准编号为JT/T592-2004)

[编辑本段]北斗应用五大优势

同时具备定位与通信功能,无需其他通信系统支持;

覆盖中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24小时全天候服务,无通信区;

特别适合集团用户大范围监控与管理,以及无依托地区数据采集用户数据传输应用;

独特的中心节点式定位处理和指挥型用户机设计,可同时解决“我在哪”和“你在哪”;

自主系统,高强度加密设计,安全、可靠、稳定,适合关键部门应用。

[编辑本段]“北斗一号”GPS 汶川地震中起重要作用

“北斗一号”在通信中断情况下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自主研制的“北斗一号”系统在通信中断的情况下发挥重要作用,救灾部队携带的北斗系统正在陆续发回各种灾情和救援信息。

“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监测到,一支携带了“北斗一号”终端机的部队,从中午12时开始,沿着马尔康、黑水、理县到汶川的317国道,以每小时6公里左右的速度一路急进。6个小时前进了近40公里,已经进入汶川县境内,离县城还有40公里左右的路程。

由于通信受阻碍,位于北京的卫星导航定位指控中心初步判断该部队隶属四川武警总队。指控中心正在进一步了解情况。

[编辑本段]北斗卫星系统将首先应用于北京奥运会

从12月5日开幕的2007上海国际导航产业与科技发展论坛上获悉,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进入初步应用阶段,具备区域导航能力,2008年该系统将首先应用于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期间,它将在交通、场馆安全的定位监控方面,和已有的GPS卫星定位系统一起,发挥“双保险”作用。

“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拥有5颗导航卫星,2008年前还将发射一些卫星。”中国卫星导航工程中心副主任冉承其在发布会上说,2003年,我国已建立起北斗导航试验系统,该试验系统具有为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定位、授时、报文等功能,并已在交通运输、渔业、勘探、森林防火等民用领域使用。随后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功能更趋完善。

据悉,该系统08将为北京奥运会的交通调度或场馆监控服务,届时,将把自身具备的监控功能和北京交通部门所提供的交通拥堵情况进行叠加,使驾驶者不仅能知道哪条路线距离最短,还能结合道路的实时情况,寻找到一条用时最短的线路。据估计,2010年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在上海使用。

北斗定位导航系统是覆盖中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中国卫星导航工程中心副主任冉承其介绍,北斗定位导航系统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并有一些GPS系统所没有的长处,如在静态地图的基础上,可以把道路拥堵的实时情况在导航仪上反映出来。

帮忙分析一下北斗星通002151这只股票

12月9日这天的突然拉高,很有可能是主力的试盘行为,说明该股近期会有所动作。

该股自从4月20日以来已经横盘震荡7个多月了,如果主力出货的话也早该出完了,而且前期的涨幅并不大,所以今天的突然拉高试盘之后,下跌的可能性很小。

既然下跌的可能性很小,那么主力今天的行为就是为了吸引市场的眼球,以吸引跟风盘的跟进。

现在市场热点比较分散,所以这类的业绩比较好的股票,盘子有比较小的股票,很有容易被游资之类的资金进行炒作,那么后市的上涨的可能非常大。

但是鉴于前期一直都是波动以及游资炒作的特点,建议上涨至前期高点附近的时候有异动要适时出局。保住利润

  • 评论列表:
  •  性许睬姥
     发布于 2023-03-05 04:14:47  回复该评论
  • 地球旋转。这样,在全球的任何位置、任何时间都可同时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通过它们就可以获得高精度的三维定位数据。 “北斗”一号是双星定位,轨道偏高,距离地面3万6千千米,是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
  •  寻妄岁吢
     发布于 2023-03-05 04:40:38  回复该评论
  • 据其成本代价远远低于其它方式(如通过话音信道)。 与其他无线电台等传统方式比较,采用GSM短信息网络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 速度快,实时性好,不掉线; 2、 可以双向通信,及时返回终端信息; 3、 设备体积小
  •  掩吻作妖
     发布于 2023-03-05 04:24:25  回复该评论
  • 星通与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结成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深度挖掘码头生产作业工艺流程。果然,公司以其专业的服务、先进的产品、精湛的技术先后中标深圳赤湾集装箱码头、上海盛东国际集装箱码头、上
  •  温人饮湿
     发布于 2023-03-05 02:29:22  回复该评论
  • 以及国家需求决定的,”范本尧说。 GPS和GLONASS的空间部分是高度在2万千米左右的卫星组成的网络。GPS的卫星平均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上,GLONASS卫星平均分布在3个轨道平面上,不停地绕地球旋转。这样,在全球的任何位置、任何时间都可同时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通过它们就可以获得高精度的
  •  辙弃野欢
     发布于 2023-03-04 20:57:45  回复该评论
  • 公司结成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深度挖掘码头生产作业工艺流程。果然,公司以其专业的服务、先进的产品、精湛的技术先后中标深圳赤湾集装箱码头、上海盛东国际集装箱码头、上海洋

发表评论:

«    2025年5月    »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文章归档
标签列表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